《本草纲目》
【明朝】 李时珍
目录分页
-
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豆黄
气味甘,温,无毒。忌猪肉。主治风湿腿疼,胃部胀满,气虚乏力。可以滋润肌肤,益颜色,肥健人。肥人勿服。慈禧太后最爱吃的“菀豆黄”就是这样来的。附方治疗脾胃虚弱饭量较少。用大豆黄二升,大麻子三升熬香,为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韭
释名草钟乳、起阳草。气味韭:辛、微酸、温、涩、无毒。韭子:辛、甘、温、无毒。主治胸痹急痛(痛如锥刺,不能俯仰,自汗)。用生韭或根五斤,洗净捣汁服。阴阳易病(男子因房事不慎,引起阴部肿大,小腹绞痛,头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葱
释名芤、菜伯、和事草、鹿胎。气味(葱茎白)辛、平;叶温;根、须、汁并无毒。主治感冒同寒。用葱白一把、淡豆豉半合,泡汤服,取汗。伤寒头痛。用连须葱白半斤、生姜二两,水煮,温服。风湿身痛。用生葱捣烂,加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薤
释名叫,钓子、火葱、菜芝、鸿荟。气味(薤白)辛、苦、温、滑、无毒。主治胸痹(胸痛彻心,喘咳气短,喉中燥痒,寸脉沉迟,关脉弦数)。用栝楼实一枚、薤白半斤,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,分二次服。此方名“栝楼薤白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石耳
释名灵芝气味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泻血脱肛。有石耳五两(炒)、白枯矾一两、密陀僧半两,共研为末,加蒸饼做成丸子,如梧子在。每服二十丸,米汤送下。明目益精。久服益色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蒜
释名小蒜、茆蒜、荤菜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主治时气温病(初起头痛壮热,脉大)。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,一次服下。不愈,可再服一次。干霍乱(不得吐泻)。用小蒜一升,水三升煮取一升,一次服下。长年心痛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葫
释名大蒜、茆蒜、荤菜。今人谓葫为大蒜,蒜为小蒜,以其气类相似也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有毒。久食损人目。主治归五脏,散痈肿除风邪,杀毒气。下气,消谷,化肉。附方肠毒下血。蒜连丸:用独蒜煨捣,和黄连末为丸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芸薹
释名寒菜、胡菜、薹菜、薹芥、油菜。气味(茎、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赤火丹毒。用芸薹叶捣烂敷涂。天火热疮(初起如痱,渐如水泡,似火烧疮,赤色)。用芸薹叶捣滠汁。调大黄、硭硝、生铁衣等分,涂沧上。风热肿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地耳
释名地踏菇。气味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明目益气,补肾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菘
释名白菜。按陆佃埤雅云:菘性凌冬晚凋,四时常见,有松之操,故名菘。今谓之白菜,其色表白也。气味(茎、叶)甘、温、无毒。(子)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(茎叶)通利肠胃,除胸中烦,解酒渴。消食下气,治瘴气,止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芥
气味(茎、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(子)辛、热、无毒。主治牙龈肿烂。用芥菜秆烧存性,研为末,频敷患处即愈。漆疮搔痒。用芥菜煎汤洗浴。痔疮肿痛。用芥菜捣烂,作成饼,贴肿处,或坐在饼上。感寒无汗。用水调芥子末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白芥
释名胡芥、蜀芥。气味(子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反胃上气。用白芥子末一、二钱,酒冲服。热痰烦晕。用白芥子、大戟、甘遂、硭硝、朱砂,等分为末,加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姜汤送下。此方名“白芥丸”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土菌
释名杜蕈、地蕈、菇子、地鸡、獐头。气味甘、寒、有毒。主治烧灰,敷疮疥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芜菁
释名蔓菁、九英菘、诸葛菜。气味(根、叶)苦、温、无毒。(子)苦、辛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肿毒。用生蔓菁一把,加盐少许,一起捣烂敷患处,一天换三次。又方:用未沾水的蔓菁叶烧成灰,调猪油敷涂。乳痈寒热。取蔓菁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莱菔
释名芦萉、萝卜、紫花菘、温菘、土酥。气味温、无毒。(根)辛、甘,(叶)辛、苦。主治反胃。用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。肺痿咳血。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,频食,有效。鼻血不止。用萝卜捣汁半碗,加酒少许,热服,...
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豆黄
气味甘,温,无毒。忌猪肉。主治风湿腿疼,胃部胀满,气虚乏力。可以滋润肌肤,益颜色,肥健人。肥人勿服。慈禧太后最爱吃的“菀豆黄”就是这样来的。附方治疗脾胃虚弱饭量较少。用大豆黄二升,大麻子三升熬香,为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韭
释名草钟乳、起阳草。气味韭:辛、微酸、温、涩、无毒。韭子:辛、甘、温、无毒。主治胸痹急痛(痛如锥刺,不能俯仰,自汗)。用生韭或根五斤,洗净捣汁服。阴阳易病(男子因房事不慎,引起阴部肿大,小腹绞痛,头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葱
释名芤、菜伯、和事草、鹿胎。气味(葱茎白)辛、平;叶温;根、须、汁并无毒。主治感冒同寒。用葱白一把、淡豆豉半合,泡汤服,取汗。伤寒头痛。用连须葱白半斤、生姜二两,水煮,温服。风湿身痛。用生葱捣烂,加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薤
释名叫,钓子、火葱、菜芝、鸿荟。气味(薤白)辛、苦、温、滑、无毒。主治胸痹(胸痛彻心,喘咳气短,喉中燥痒,寸脉沉迟,关脉弦数)。用栝楼实一枚、薤白半斤,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,分二次服。此方名“栝楼薤白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石耳
释名灵芝气味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泻血脱肛。有石耳五两(炒)、白枯矾一两、密陀僧半两,共研为末,加蒸饼做成丸子,如梧子在。每服二十丸,米汤送下。明目益精。久服益色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蒜
释名小蒜、茆蒜、荤菜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主治时气温病(初起头痛壮热,脉大)。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,一次服下。不愈,可再服一次。干霍乱(不得吐泻)。用小蒜一升,水三升煮取一升,一次服下。长年心痛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葫
释名大蒜、茆蒜、荤菜。今人谓葫为大蒜,蒜为小蒜,以其气类相似也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有毒。久食损人目。主治归五脏,散痈肿除风邪,杀毒气。下气,消谷,化肉。附方肠毒下血。蒜连丸:用独蒜煨捣,和黄连末为丸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芸薹
释名寒菜、胡菜、薹菜、薹芥、油菜。气味(茎、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赤火丹毒。用芸薹叶捣烂敷涂。天火热疮(初起如痱,渐如水泡,似火烧疮,赤色)。用芸薹叶捣滠汁。调大黄、硭硝、生铁衣等分,涂沧上。风热肿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地耳
释名地踏菇。气味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明目益气,补肾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菘
释名白菜。按陆佃埤雅云:菘性凌冬晚凋,四时常见,有松之操,故名菘。今谓之白菜,其色表白也。气味(茎、叶)甘、温、无毒。(子)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(茎叶)通利肠胃,除胸中烦,解酒渴。消食下气,治瘴气,止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芥
气味(茎、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(子)辛、热、无毒。主治牙龈肿烂。用芥菜秆烧存性,研为末,频敷患处即愈。漆疮搔痒。用芥菜煎汤洗浴。痔疮肿痛。用芥菜捣烂,作成饼,贴肿处,或坐在饼上。感寒无汗。用水调芥子末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白芥
释名胡芥、蜀芥。气味(子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反胃上气。用白芥子末一、二钱,酒冲服。热痰烦晕。用白芥子、大戟、甘遂、硭硝、朱砂,等分为末,加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姜汤送下。此方名“白芥丸”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土菌
释名杜蕈、地蕈、菇子、地鸡、獐头。气味甘、寒、有毒。主治烧灰,敷疮疥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芜菁
释名蔓菁、九英菘、诸葛菜。气味(根、叶)苦、温、无毒。(子)苦、辛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肿毒。用生蔓菁一把,加盐少许,一起捣烂敷患处,一天换三次。又方:用未沾水的蔓菁叶烧成灰,调猪油敷涂。乳痈寒热。取蔓菁...
《本草纲目》 菜部 ▪ 莱菔
释名芦萉、萝卜、紫花菘、温菘、土酥。气味温、无毒。(根)辛、甘,(叶)辛、苦。主治反胃。用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。肺痿咳血。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,频食,有效。鼻血不止。用萝卜捣汁半碗,加酒少许,热服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