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

【明朝】 李时珍

《本草纲目》,本草著作,52卷。明代李时珍(东璧)撰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稿凡三易。此书采用“目随纲举”编写体例,故以“纲目”名书。以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加以变革。序例(卷1、2)相当于总论,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。卷1“历代诸家本草”,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。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、五味宜忌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补泻、引经报使、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,其中又以金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
《本草纲目》 【明朝】 李时珍

《本草纲目》,本草著作,52卷。明代李时珍(东璧)撰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稿凡三易。此书采用“目随纲举”编写体例,故以“纲目”名书。以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加以变革。序例(卷1、2)当于总论,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。卷1“历代诸本草”,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。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、五味宜忌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补泻、引经报使、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,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。卷3~4为“百病主治药”,沿用《证类本草》“诸病通用药”旧例,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,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。卷5~52为各论,收药1892种,附图1109种。其总例为“不分三品,惟逐各部;物以类从,目随纲举。”其中以部为“纲”,以类为“目”,计分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各部按“从微至巨”、“从贱至贵”,既便检索,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。部之下为60类,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。各药“标名为纲,列事为目”,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(即“事”)。其中“释名”列举别名,解释命名意义;“集解”,介绍药物出产、形态、采收等;“辨疑”(或“正误”),类集诸家之说,辨析纠正药物疑误;“修治”,述炮炙方法;“气味”、“主治”、“发明”,阐述药性理论,提示用药要点,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;“附方”,以病为题,附列相关方剂。

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,遂考古证今,辨疑订误,广采博收群书,在宋代唐慎微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基础上编成此书。

《本草纲目》版本颇多,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,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,大致可分为“一祖三系”,即祖本(金陵本、摄元堂本)及江西本、钱本、张本三个系统。江西本系统,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(1603)夏良心、张鼎思刻本等;钱本系统,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(1640)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,并改绘药图,以及清顺治十二年(1655)吴毓昌太和堂本,乾隆间《四库全书》本即据此本抄录;张本系统,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(1885)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,文字参校江西本、钱本,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,并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即据张本影印,晚近通行本为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衡如校点本,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金陵本影印本。

查看该书籍完整介绍

目录分页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秫

    气味咸、微寒、无毒。主治胃热消渴。反胃吐食。鼻血不止。。汤火伤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酒

    气味(米酒)苦、甘、辛、大热、有毒。主治米酒:行药势,通血脉,润皮肤,散湿气,除风下气,解马肉、桐油毒。愈疟酒:治诸疟疾,频频温饮。五加皮酒:支闰切风湿痿痹,壮筋骨,填精髓薏苡仁酒:去风湿,强筋骨,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烧酒

    释名火酒、阿剌吉酒。气味辛、甘、大热、有大毒。主治消冷积寒气,燥湿痰,开郁结,止水泄;治霍乱疟疾噎膈、心腹冷痛、阴毒欲死;杀虫辟瘴,利小便,坚大便,洗赤目肿痛,有效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糟

    释名名粕。气味酒糟:甘、辛、无毒。大麦醋糟:酸、微寒、无毒。干饧糟:基、温、无毒。主治酒糟:手足皲裂。用酒糟、狸油、姜汁盐等分,研烂,炒热搽患处裂肉甚痛,但不久即合口,再搽数次,冻伤即愈。鹤膝风。用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青襄

    释名梦神,巨胜苗也,生中原山谷。气味甘,寒,无毒。主治五脏邪气,风寒湿痹,益气,补脑髓,坚筋骨。久服,耳目聪明,不饥不老增寿。主伤暑热,作汤沐头,去风润发滑皮肤,益血色。治崩中血凝注者,生捣一升,热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亚麻

    释名鸦麻,壁虱胡麻。气味甘,微温,无毒。主治大风疮癣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苦荞麦

    释名苦荞麻出南方,春社前后种之。气味甘苦,小毒。多食伤胃,发风动气,能发诸病,黄疾人尤当禁之。主治作饭食。附方明目枕:苦荞麦、黑豆皮、绿豆皮、决明子、菊花、同作枕,到老明目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裸麦

    释名禾广麦壳厚而粗矿也。气味微寒,无毒。主治消渴除热,益气调中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狼尾草

    释名稂,狼茅,孟,宿田翁,守田。狼尾,其穗象形也。秀而不成,嶷然在田。故有宿田、守田之称。气味米:甘、平,无毒。主治作饭食之,令人不饥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沙蓬

    释名沙米、蒺藜梗气味甘,凉。主治发表解热。主治感冒发烧,肾炎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菰米

    释名茭米、雕蓬、雕苽、雕胡气味甘,冷,无毒。主治止渴。解烦热,调肠胃。附方菰本作苽,茭草也。其中生菌如瓜形,可食,故谓之苽。其米须霜雕时采之,故谓之凋苽。或讹为雕胡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白豆

    释名饭豆、眉豆、白目豆、甘豆气味甘咸,平、无毒。主治调中益气,健脾益肾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谷部 ▪ 黎豆

    释名狸豆、虎豆、狗爪豆、八升豆气味甘微苦,温,有小毒。主治治脾胃虚寒、胃脘痛、风寒咳嗽。附方狸豆野主,山人亦有种之者,三月下种生蔓,其叶如豇豆叶,但文理偏斜。六、七月开花成簇,紫色,状如扁豆花,一枝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