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

【明朝】 李时珍

《本草纲目》,本草著作,52卷。明代李时珍(东璧)撰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稿凡三易。此书采用“目随纲举”编写体例,故以“纲目”名书。以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加以变革。序例(卷1、2)相当于总论,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。卷1“历代诸家本草”,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。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、五味宜忌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补泻、引经报使、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,其中又以金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
《本草纲目》 【明朝】 李时珍

《本草纲目》,本草著作,52卷。明代李时珍(东璧)撰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稿凡三易。此书采用“目随纲举”编写体例,故以“纲目”名书。以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加以变革。序例(卷1、2)当于总论,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。卷1“历代诸本草”,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。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、五味宜忌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补泻、引经报使、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,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。卷3~4为“百病主治药”,沿用《证类本草》“诸病通用药”旧例,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,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。卷5~52为各论,收药1892种,附图1109种。其总例为“不分三品,惟逐各部;物以类从,目随纲举。”其中以部为“纲”,以类为“目”,计分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各部按“从微至巨”、“从贱至贵”,既便检索,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。部之下为60类,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。各药“标名为纲,列事为目”,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(即“事”)。其中“释名”列举别名,解释命名意义;“集解”,介绍药物出产、形态、采收等;“辨疑”(或“正误”),类集诸家之说,辨析纠正药物疑误;“修治”,述炮炙方法;“气味”、“主治”、“发明”,阐述药性理论,提示用药要点,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;“附方”,以病为题,附列相关方剂。

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,遂考古证今,辨疑订误,广采博收群书,在宋代唐慎微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基础上编成此书。

《本草纲目》版本颇多,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,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,大致可分为“一祖三系”,即祖本(金陵本、摄元堂本)及江西本、钱本、张本三个系统。江西本系统,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(1603)夏良心、张鼎思刻本等;钱本系统,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(1640)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,并改绘药图,以及清顺治十二年(1655)吴毓昌太和堂本,乾隆间《四库全书》本即据此本抄录;张本系统,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(1885)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,文字参校江西本、钱本,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,并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即据张本影印,晚近通行本为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衡如校点本,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金陵本影印本。

查看该书籍完整介绍

目录分页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海金沙

    释名竹园荽。气味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热淋急痛。用海沙草阴干,研末。每服二钱,煎生甘草汤调上。药中加滑石亦可。小便不通,脐下闷满。用海金沙一两、腊南茶半两、一起捣碎。每服三钱,生姜、甘草煎汤送下。一天服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瞿麦

    释名锯句麦、大菊、大半、石竹、南天竺草。气味(穗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石淋。用瞿麦子捣为末,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,三日后可下石小便不利用瞿麦二钱半,栝楼根二两,大附子一个,茯苓、山芋各三两,共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王不留行

    释名禁宫花、剪金花、金盏银台。气味(苗、子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鼻血不止。用王不留行连茎、叶阴干,煎成浓汁温服。很快见效。大便后下血。用王不留行研为末,每服一钱,水送下。刀伤失血。用王不留行十分,蒴翟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葶苈

    释名丁苈、大室、大适、狗荠。主治阳性水肿(面赤、烦渴、喘急、小便涩)。用甜葶苈一两半(炒后研末)、汉防己末二两,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,一天服三次,以小便通畅为验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谷精草

    释名戴星草、文星草、流星草。气味(花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脑痛、眉痛。用谷精草二钱、地在三钱、乳香一钱,共研为末。每用半钱,烧烟筒中,熏鼻。偏正头痛。用谷精草,研为末,加白面糊调匀搜摊纸上贴痛处,干了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车前

    释名当道、浮以、马昔、牛遗、牛舌、车轮草、地衣、蛤蟆衣。气味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血淋作痛。用车前子晒干研细,每服二钱,车前叶煎汤送下。老人淋病(身体发热)。用车前子五合,煮汁,去渣,用汁煮米粥吃,有效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马鞭草

    释名龙牙草、凤颈草。气味(苗、叶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主治疟疾寒热。用马鞭草捣汁五合,加酒二合,分二次服。鼓胀烦渴,身干黑瘦,用马鞭草锉细,晒士,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,去渣温服。大腹不肿。用马鞭草、鼠尾草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蛇含

    释名蛇衔、威蛇、小龙牙、紫背龙牙。气味苦、微寒、无毒。主治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,浓煎服下。刀伤出血。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。身面恶癣。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。蜈蚣、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。痈肿瘀血、产后积血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蒺藜

    释名名茨、旁通、屈人、止行、休羽、升推。气味(子)苦、温、无毒。(白蒺藜:甘、温、无毒)主治腰脊痛。用蒺藜子捣成末,加蜜做成丸子,如胡豆大,每服二丸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通身浮肿。有杜蒺藜每日煎汤洗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鼠尾草

    释名乌草、小青,山陵翘。气味(花、叶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主治大腹水肿。方见“马鞭草”条。休息痢(时痢时止,久不愈)。用鼠尾草花捣成末,每服一钱,水送下。长期下血。用鼠尾草、地榆各二两,加水二程式,煮成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鳢肠

    释名莲子草、早莲草、墨烟草、墨头草、墨菜,猢狲、猪牙草。气味(草)甘、酸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乌须固齿。用鳢肠草连根一斤,酒洗净,洒盐四天淹三天,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,研为末。每天取末搽牙,连口水吞下。又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连翘

    释名异翘、旱莲子、兰华、三廉,根名连轺、竹根。气味(茎、叶)苦、平、无毒。(翘根)甘、寒、平、有小毒。主治瘰疬结核,用连翘、脂订等分为末,随时吞服。痔疮肿痛。用连翘煎汤熏洗,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。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匾蓄

    释名扁竹、扁辨、扁蔓、粉节草、道生草。气味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热黄疸疾。用匾蓄放豉汁中,下五味,煮羹汤吃。霍乱吐得。用匾蓄放豉汁中,下五圳,煮羹汤吃。蛔虫病。用匾蓄十斤,锉细,加水一石煎至一斗。去渣,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蒴翟

    释名朔吊。接骨草。气味酸、温、有毒。主治手中偏风,取蒴翟叶,用火烤热,厚铺床上,趁热睡卧。叶冷则换。冬月取根捣碎,熬热后用。风湿冷痹。治方同上。寒湿腰痛。治方同上。脚气胫肿内痛。用蒴翟根研碎,加酒醋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蓝

    气味(蓼蓝实)苦、寒、无毒。(蓼蓝叶汁)苦、甘、寒、无毒。(吴蓝)苦、甘、冷、无毒。主治小儿赤痢。捣蓝汁二升,分四次服。惊痫发热。用干蓝、凝水石,等分为末,加水调匀敷头上。咳嗽气冲(喉里呼吸有声,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