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
【明朝】 李时珍
目录分页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芦
释名亦名苇、葭。花名蓬,笋名(音拳)。初生的苇叫葭,未开花时叫芦,长成后叫苇。气味(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(笋)小苦、冷、无毒。(茎、叶)甘、寒、无毒。(蓬)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骨蒸肺痿(肺结核)。用芦根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甘蕉
释名亦名芭蕉、夭苴、芭苴。气味甘、大寒、无毒。主治一切肿毒。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。流动性红色风疹。治方同上。风火牙痛及虫牙痛。用芭蕉根取汁一碗,煎热含漱。消渴,骨节烦热。用芭蕉根捣汁,随时饮一、二合。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防葵
释名房苑、梨盖、利茹。气味(根)辛、寒、无毒。主治肿病。用记葵开为末,每服少许,温酒送下。癫狂邪疾。治方同上。伤寒动气(伤寒汗下后,脐左有动气)。用防葵一两,木香、黄芩、柴胡各半两。各药混合后,每取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蓑荷
释名亦名覆菹、草、苴、苴、嘉草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(叶)苦、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喉舌疮烂。用荷根泡酒半日,取汁含漱。吐血、痔血。用荷根一把,捣汁三升内服。月经不调。用荷根,切细,加水煎取二升,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麻黄
释名亦名龙沙、卑相、卑盐。气味(茎)苦、温、无毒。(根节)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流行热病(初起阶段)。用麻黄一两,水煎至半干,去渣留汁,加米及豉,煮成粥。先以热水洗澡,然后食粥,汗出即愈。伤寒黄疸。用麻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木贼
气味(茎)甘、微苦、无毒。主治目昏多泪。用木贼(去节)、苍术(淘米水泡过)各一两,共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茶调下。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。急喉痹塞。用木贼在牛粪火上烧存性,每服一钱,冷水送下,血出即安。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狼毒
气味(根)辛、平、有大毒。主治心腹前。用狼毒二两、附子半两,捣烂,加蜜成丸,如梧子大。第一天服一丸,第二天服二丸,第三天服三丸,然后又双一丸起至三丸止,如此循环直以病愈。腹中冷痛(民证停痰,两胁痞满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灯心草
释名亦名虎须草、碧玉草。气味(茎、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伤口流血。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。鼻血不止。用灯心草一两为末,加丹砂一钱。每服二钱,米汤送下。喉痹。用灯心草一把,瓦上烧存性,加炒盐一匙,每取少许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地黄
释名亦名(音户)、芑(音起)、地髓。气味(生地黄)甘、寒、无毒。(熟地黄)甘、微苦、微温、无毒。主治吐血唾血,补虚、除热,去痈疖。用生地黄不拘多少,三捣三压,取全部液汁,装瓦器中,盖严,在热水中熬浓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牛膝
释名亦名牛茎、百倍、山苋菜、对节菜。气味(根)苦、酸、平、无毒。主治劳疟积久。用长牛膝一把,生切,加水六升,煮成二升,分三次服完(清晨一服,未发疟前一服,临发疟时一服。)消渴不止(下元虚损)。用牛膝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商陆
释名逐汤、当陆、章柳、白昌、马尾,夜呼。气味(根)辛、平、有毒。主治温气脚软。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,先煮熟,再加绿豆同煮成饭,每日进食,病愈为止。水气肿满。用商陆根去皮,切成豆大颗粒,装一碗,加糯米一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紫菀
释名亦名青菀、紫茜、返魂草、夜牵牛。气味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肺伤咳嗽。用紫菀花五钱,加水一碗,煎至七成,温服。一天服三次。久咳不愈,用紫菀、款冬花各一两,百部半两,捣、筛为末。每服三钱,以姜三片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麦门冬
释名亦名冬、禹韭、禹余粮、忍冬、忍凌、不死草、阶前草。气味(根)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消渴。把大苦瓜捣成汁,泡麦门冬二两,过一夜,麦门冬去心、捣烂,加黄连(去皮毛)研末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萱草
释名亦名忘居、疗愁、丹棘、鹿葱、鹿剑、宜男。气味(苗、花)甘、凉、无毒。主治通身水肿。用萱草根、叶晒干研细,每服二钱,饭前服,米汤送下。小便不通。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。大便后带血。用萱草根,加生姜(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大黄
释名黄良、将军、火参、肤如。气味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吐血、鼻血(心气不足)。用大黄二两,黄连、黄芩各一两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,热服。下泻即验。伤寒痞满(心下满而不痛)。用大黄二两、黄连一两,泡入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芦
释名亦名苇、葭。花名蓬,笋名(音拳)。初生的苇叫葭,未开花时叫芦,长成后叫苇。气味(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(笋)小苦、冷、无毒。(茎、叶)甘、寒、无毒。(蓬)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骨蒸肺痿(肺结核)。用芦根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甘蕉
释名亦名芭蕉、夭苴、芭苴。气味甘、大寒、无毒。主治一切肿毒。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。流动性红色风疹。治方同上。风火牙痛及虫牙痛。用芭蕉根取汁一碗,煎热含漱。消渴,骨节烦热。用芭蕉根捣汁,随时饮一、二合。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防葵
释名房苑、梨盖、利茹。气味(根)辛、寒、无毒。主治肿病。用记葵开为末,每服少许,温酒送下。癫狂邪疾。治方同上。伤寒动气(伤寒汗下后,脐左有动气)。用防葵一两,木香、黄芩、柴胡各半两。各药混合后,每取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蓑荷
释名亦名覆菹、草、苴、苴、嘉草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(叶)苦、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喉舌疮烂。用荷根泡酒半日,取汁含漱。吐血、痔血。用荷根一把,捣汁三升内服。月经不调。用荷根,切细,加水煎取二升,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麻黄
释名亦名龙沙、卑相、卑盐。气味(茎)苦、温、无毒。(根节)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流行热病(初起阶段)。用麻黄一两,水煎至半干,去渣留汁,加米及豉,煮成粥。先以热水洗澡,然后食粥,汗出即愈。伤寒黄疸。用麻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木贼
气味(茎)甘、微苦、无毒。主治目昏多泪。用木贼(去节)、苍术(淘米水泡过)各一两,共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茶调下。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。急喉痹塞。用木贼在牛粪火上烧存性,每服一钱,冷水送下,血出即安。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狼毒
气味(根)辛、平、有大毒。主治心腹前。用狼毒二两、附子半两,捣烂,加蜜成丸,如梧子大。第一天服一丸,第二天服二丸,第三天服三丸,然后又双一丸起至三丸止,如此循环直以病愈。腹中冷痛(民证停痰,两胁痞满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灯心草
释名亦名虎须草、碧玉草。气味(茎、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伤口流血。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。鼻血不止。用灯心草一两为末,加丹砂一钱。每服二钱,米汤送下。喉痹。用灯心草一把,瓦上烧存性,加炒盐一匙,每取少许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地黄
释名亦名(音户)、芑(音起)、地髓。气味(生地黄)甘、寒、无毒。(熟地黄)甘、微苦、微温、无毒。主治吐血唾血,补虚、除热,去痈疖。用生地黄不拘多少,三捣三压,取全部液汁,装瓦器中,盖严,在热水中熬浓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牛膝
释名亦名牛茎、百倍、山苋菜、对节菜。气味(根)苦、酸、平、无毒。主治劳疟积久。用长牛膝一把,生切,加水六升,煮成二升,分三次服完(清晨一服,未发疟前一服,临发疟时一服。)消渴不止(下元虚损)。用牛膝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商陆
释名逐汤、当陆、章柳、白昌、马尾,夜呼。气味(根)辛、平、有毒。主治温气脚软。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,先煮熟,再加绿豆同煮成饭,每日进食,病愈为止。水气肿满。用商陆根去皮,切成豆大颗粒,装一碗,加糯米一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紫菀
释名亦名青菀、紫茜、返魂草、夜牵牛。气味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肺伤咳嗽。用紫菀花五钱,加水一碗,煎至七成,温服。一天服三次。久咳不愈,用紫菀、款冬花各一两,百部半两,捣、筛为末。每服三钱,以姜三片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麦门冬
释名亦名冬、禹韭、禹余粮、忍冬、忍凌、不死草、阶前草。气味(根)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消渴。把大苦瓜捣成汁,泡麦门冬二两,过一夜,麦门冬去心、捣烂,加黄连(去皮毛)研末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萱草
释名亦名忘居、疗愁、丹棘、鹿葱、鹿剑、宜男。气味(苗、花)甘、凉、无毒。主治通身水肿。用萱草根、叶晒干研细,每服二钱,饭前服,米汤送下。小便不通。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。大便后带血。用萱草根,加生姜(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大黄
释名黄良、将军、火参、肤如。气味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吐血、鼻血(心气不足)。用大黄二两,黄连、黄芩各一两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,热服。下泻即验。伤寒痞满(心下满而不痛)。用大黄二两、黄连一两,泡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