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

【明朝】 李时珍

《本草纲目》,本草著作,52卷。明代李时珍(东璧)撰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稿凡三易。此书采用“目随纲举”编写体例,故以“纲目”名书。以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加以变革。序例(卷1、2)相当于总论,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。卷1“历代诸家本草”,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。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、五味宜忌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补泻、引经报使、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,其中又以金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
《本草纲目》 【明朝】 李时珍

《本草纲目》,本草著作,52卷。明代李时珍(东璧)撰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稿凡三易。此书采用“目随纲举”编写体例,故以“纲目”名书。以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加以变革。序例(卷1、2)当于总论,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。卷1“历代诸本草”,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。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、五味宜忌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补泻、引经报使、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,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。卷3~4为“百病主治药”,沿用《证类本草》“诸病通用药”旧例,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,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。卷5~52为各论,收药1892种,附图1109种。其总例为“不分三品,惟逐各部;物以类从,目随纲举。”其中以部为“纲”,以类为“目”,计分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各部按“从微至巨”、“从贱至贵”,既便检索,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。部之下为60类,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。各药“标名为纲,列事为目”,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(即“事”)。其中“释名”列举别名,解释命名意义;“集解”,介绍药物出产、形态、采收等;“辨疑”(或“正误”),类集诸家之说,辨析纠正药物疑误;“修治”,述炮炙方法;“气味”、“主治”、“发明”,阐述药性理论,提示用药要点,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;“附方”,以病为题,附列相关方剂。

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,遂考古证今,辨疑订误,广采博收群书,在宋代唐慎微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基础上编成此书。

《本草纲目》版本颇多,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,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,大致可分为“一祖三系”,即祖本(金陵本、摄元堂本)及江西本、钱本、张本三个系统。江西本系统,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(1603)夏良心、张鼎思刻本等;钱本系统,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(1640)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,并改绘药图,以及清顺治十二年(1655)吴毓昌太和堂本,乾隆间《四库全书》本即据此本抄录;张本系统,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(1885)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,文字参校江西本、钱本,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,并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即据张本影印,晚近通行本为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衡如校点本,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金陵本影印本。

查看该书籍完整介绍

目录分页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附子

    气味辛、甘、大温、有小毒。主治中风口,半身不遂。用白附子、白僵蚕、全蝎等分,生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热酒调下。风痰眩晕(头痛,胸隔不利)。用白附子(炮,去皮脐)半斤、朱砂二两二钱半,龙脑一钱,共研为末,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虎掌

    释名虎膏、鬼气味苦、温、有大毒。主治中风口噤目闭。用天南星研为末,加白龙脑等分,调匀。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、三十遍,口自开。此方名“开失散”或“破棺散”。小儿惊风。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,放酒中浸透。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局箬

    释名鬼芋、鬼头。气味(根)辛、寒、有毒。主治痈肿风毒(磨浆敷涂)。亦治消竭。附方可用治肿病颈淋巴结核、痈疖肿毒、毒蛇咬伤等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百部

    释名婆妇草、野天门冬。气味(根)甘、微温、无毒。主治咳嗽。用百部根泡酒,每温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又方:用百部、生姜,各捣汁,等分,取二合煎服。又方: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,加蜜等分,以沸汤煎成膏,噙咽。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半夏

    释名守田、水玉、地文、和姑。气味(根)辛、平、有毒。主治老人风痰。用半夏(泡七次,焙过)、硝石各半两,共研为末,加入白面捣匀,调水做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姜汤送下。风痰头晕(哎逆目眩,面色黄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蚤休

    释名蚩休、螫休、紫河车、重台、重楼金线、三层草、七叶一枝花、草甘遂、白甘遂。气味(根)苦、微寒、有毒。主治惊阐、疟辩护人、瘰疬、痈肿。磨醋敷痈肿蛇毒,甚有效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鬼臼

    释名九说、天说、鬼药、解毒、爵犀、马目毒公、害母草、羞天花、术律草、枸田草、独脚莲、独荷草、山荷叶、旱荷、八角盘、唐婆镜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有毒。主治子死腹中(胞破不生)。用鬼臼不拘多少,研为末。每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天门冬

    释名亦名门冬、颠勒、颠棘、天棘、万岁藤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肺痿咳嗽,吐涎,回燥而不渴。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、酒一斗、饴一升、紫苑四合,浓煎成丸子。每服一丸,如杏仁大。一天服三次。肺劳风热。用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射干

    释名乌扇、乌、乌吹,乌蒲、凤、鬼扇,扁竹、仙人掌、紫金牛、野萱花、草姜、黄远。气味(根据)甘、平、有毒。主治咽喉肿痛。用射干花根、山豆根,阴干为末,吹喉部,有特效。喉痹不通。用射干一片,口含咽汁。二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玉簪

    释名白仙。气味(根)甘、辛、寒、有毒。主治捣汁服,解一切毒,下骨鲠,涂痈肿。附方玉簪气味同根,可治蛇虫咬伤(捣汁和酒服,以渣敷伤处)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风仙

    释名急性子、早珍珠、金凤花、小桃红,夹竹桃、海,染指甲草,菊婢。气味(子)微苦、温、有小毒。(花)甘、滑、温、无毒。(根、叶)苦、甘、辛、有小毒。主治噎食不下。用凤仙花子,酒浸三夜,晒干,研为末,加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葛

    释名鸡齐、鹿藿、黄斤。气味(根)甘、辛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伤寒(初觉头痛,内热脉洪)。用葛根四两,加水两升、豉一繁荣昌盛,同煮成半升服。加生姜汁更好。烦躁热渴。用葛粉四两,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,煮熟,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坐拿草

    气味辛、热、有毒。主治听候打损伤、风痹,亦壮盘骨。膈上虚热,小便赤涩,神困多睡。用坐拿草、大黄、赤芍药、木香、升麻、麦门冬、黄芪、木通、酸枣仁、薏苡仁、枳壳,等分为末,加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曼陀罗花

    释名风匣儿、山茄子。气味(花、子)辛、温、有毒。主治脸上生疮。用曼陀罗花晒干,研为末,取少许敷贴疮上。小儿慢惊。用曼陀罗花七朵,天麻二钱半,全蝎(炒)十枚,天南星(炮)、丹砂、乳香各二钱半,共研为末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羊踯躅

    释名黄踯躅、黄杜鹃、羊不食草、闹羊花、惊羊花,老虎花、玉枝。气味(花)辛、温、有大毒。主治风痰注痛。用羊踯躅花、天南星,一起生捣作饼,蒸四、五遍,以衡布袋收存。用时取焙为末,加蒸饼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