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 ▪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

【汉朝】 司马迁


  *索隐书者,五经六籍总名也。此之八书,记国家大体。班氏谓之志,志,记也。

  正义天地位,日月明,四时序,阴阳和,风雨节,?品滋茂,万物宰制,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,咸谓之礼。五经六籍,咸谓之书。故曲礼云“道德仁义非礼不成,教训正俗非礼不备,分争辩讼非礼不决”云云。*

  太史公曰:洋洋①美德乎!宰制万物,役使??,岂人力也哉?②余至大行礼官,③观三代损益,乃知缘人情而制礼,依人性而作仪,其所由来尚矣。

  注①索隐音羊。洋洋,美盛貌。邹诞生音翔。

  注②正义言天地宰制万物,役使?品,顺四时而动,咸有成功,岂藉人力营为哉,是美善盛大?多之德也。故孔子曰“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”。

  注③索隐大行,秦官,主礼仪。汉景帝改曰大鸿胪。鸿胪,掌九宾之仪也。

  人道经纬万端,规矩无所不贯,诱进以仁义,束缚以刑罚,故德厚者位尊,禄重者宠荣,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。人体安驾乘,①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;②目好五色,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;耳乐钟磬,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;口甘五味,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;③情好珍善,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。故大路越席,④皮弁布裳,⑤朱弦洞越,⑥大羹玄酒,⑦所以防其淫侈,救其雕敝。⑧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,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,事有宜适,物有节文。仲尼曰:“?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”

  ⑨

  注①正义时证反。

  注②集解周礼王之五路有金路。郑玄曰:“以金饰诸末。”索隐错镂衡扼为文饰也。诗曰“约?错衡”,毛传云“错衡,文衡也。”正义为,于伪反。错作“?”,七公反。

  注③集解周礼曰:“羞用百有二十品。”郑玄曰:“羞出于牲及禽兽,以备其滋味,谓之庶羞。”郑?曰:“羞者,进也。”

  注④集解服虔曰:“大路,祀天车也。越席,结括草以为席也。”王肃曰:“不缘也。”正义按:括草,蒲草。越,户括反。

  注⑤集解周礼曰:“王视朝则皮弁之服。”郑玄曰:“皮弁之服,十五升白布衣,积素为裳也。”正义以鹿子皮为弁也。按:襞积素布而为裳也。

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朱弦,练朱丝弦也。越,瑟底孔。”

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大羹,肉?不调以盐菜也。玄酒,水也。”

  注⑧索隐雕谓雕饰也。言雕饰是奢侈之弊也。

 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:“??之礼,为序昭穆也,故毁庙之主及?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。灌者,酌郁鬯,灌于太祖,以降神也。既灌之后,列尊卑,序昭穆。

  而鲁逆祀,跻僖公,乱昭穆,故不欲观之。”

  周衰,礼废乐坏,大小?,管仲之,兼备三归。①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,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。自子夏,门人之高弟也,②犹云“出见纷华盛丽而说,入闻夫子之道而乐,二者心战,未能自决”,而况中庸以下,渐渍于失教,被服于成俗乎?孔子曰“必也正名”,于?所居不合。③仲尼没后,受业之徒沉湮而不举,或适齐、楚,或入河海,④岂不痛哉!

  注①集解包氏曰:“三归,娶三姓女也。妇人谓嫁曰归。”

  注②索隐言子夏是孔子门人之中高弟者,谓才优而品第高也,故论语四科有“文学子游、子夏”是。

  注③集解论语曰:“子路曰‘?君待子而为政,子将奚先’?子曰‘必也正名乎’!”马融曰:“正百事之名。”

  注④正义论语云大师挚适齐,亚饭干适楚,鼓方叔入于河,少师阳、击磬襄入于海。鲁哀公时,礼坏乐崩,人皆去也

  至秦有天下,悉内六国礼仪,采择其善,虽不合圣制,其尊君抑臣,朝廷济济,依古以来。①至于高祖,光有四海,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,大抵皆袭秦故。

  ②自天子称号③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,少所变改。孝文即位,有司议欲定仪礼,孝文好道家之学,以为繁礼饰貌,无益于治,躬化谓何耳,④故罢去之。孝景时,御史大夫□错明于世务刑名,数干谏孝景曰:“诸侯藩辅,臣子一例,古今之制也。今大国专治异政,不禀京师,恐不可传后。”孝景用其计,而六国畔逆,⑤以错首名,天子诛错以解难。⑥事在袁盎语中。是后官者养交安禄而已,莫敢复议。

  注①正义秦采择六国礼仪,尊君抑臣,朝廷济济,依古以来典法行之。

  注②集解应劭曰:“抵,至也。”瓒曰:“抵,归也。”索隐按:大抵犹大略也。臣瓒以抵训为归,则是大略大归,其义通也。

  注③正义称,尺证反。

  注④正义孝文本纪云上身衣弋绨,所幸慎夫人令衣不曳地,帏帐不得文绣,治霸陵皆以瓦器。是躬化节俭,谓何嫌耳,不须繁礼饰貌也。

  注⑤正义吴、楚、赵、?川、济南、胶西为六国也。齐孝王狐疑城守,三国兵围齐,齐使路中大夫告天子,故不言七国也。

  注⑥正义上纪买反,下乃惮反。

  今上即位,招致儒术之士,令共定仪,十余年不就。或言古者太平,万民和,瑞应辨至,①乃采风俗,定制作。上闻之,制诏御史曰:“盖受命而王,各有所由兴,殊路而同归,谓因民而作,追俗为制也。议者咸称太古,百姓何望?汉亦一家之事,典法不传,谓子孙何?化隆者闳博,治浅者褊狭,可不勉与!”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,②易服色,封太山,定宗庙百官之仪,以为典常,垂之于后云。

  注①正义辨音遍。

  注②集解应劭曰:“初用夏正,以正月为岁首,改年为太初。”

  礼由人起。人生有欲,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,忿而无度量则争,①争则乱。

  先王恶其乱,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,给人之求,使欲不穷于物,物不屈于欲,②二者相待而长,是礼之所起也。故礼者养也。稻粱五味,所以养口也;椒兰芬?,③所以养鼻也;钟鼓管弦,所以养耳也;刻镂文章,所以养目也;疏房?笫几席,所以养体也:④故礼者养也。

  注①正义音诤。

  注②正义屈,?物反。

  注③索隐音止,又昌改反。

  注④集解服虔曰:“箦谓之笫。”索隐疏谓□也。正义疏谓□也。笫,侧里反。

  君子既得其养,又好其辨也。所谓辨者,贵贱有等,长少有差,贫富轻重皆有称也。故天子大路越席,所以养体也;①侧载臭?,所以养鼻也;②前有错衡,所以养目也;③和鸾之声,④步中武象,骤中韶?,所以养耳也;⑤龙旗九?,所以养信也;⑥寝兕⑦持虎,⑧鲛?⑨弥龙,⑩所以养威也。故大路之马,必信至教顺,然后乘之,所以养安也。孰知夫*(士)*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。⑾孰知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,⑿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,⒀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。⒁

  注①正义谓蒲草为席,既?且柔,?可以祀神,柔可以养体也。

  注②索隐刘氏云:“侧,特也。臭,香也。?,香草也。言天子行,特得以香草自随也,其余则否。”臭为香者,山海经云“臭如?芜”,易曰“其臭如兰”,是臭为草之香也。今以侧为边侧,载者置也,言天子之侧常置芳香于左右

  注③集解诗云:“约?错衡。”毛传云:“错衡,文衡也。”

  注④集解郑玄曰:“和,鸾,皆铃也,所以为车行节也。韩诗内传曰鸾在衡,和在轼前,升车则马动,马动则鸾鸣,鸾鸣则和应。”服虔曰:“鸾在镳,和在衡。续汉书舆服志曰鸾雀*(立)**[在]*衡也。”正义皇□云:“鸾,以金为鸾,悬铃其中,于衡上,以为迟疾之节,所以正威仪行舒疾也。”

  注⑤集解郑玄曰:“武,武王乐也。象,武舞也。韶,乐也。?,汤乐也。”

  正义步犹缓。缓车则和鸾之音中于武象,骤车中于韶?也。

  注⑥集解周礼曰:“交龙为旗。”正义?音旒。

  注⑦索隐按:以兕牛皮为席。正义兕音似。尔雅云兕似牛。

  注⑧索隐持虎者,以猛兽皮文饰倚较及伏轼,故云持虎。刘氏云“画之于?竿及?仗等”,以今所见为说也。

  注⑨集解徐广曰:“鲛鱼皮可以饰服器,音交。?者,当马腋之革,音呼见反。”

  索隐以鲛鱼皮饰?。?,马腹带也。

  注⑩集解徐广曰:“乘舆车金薄?龙为舆倚较,文虎伏轼,龙首衔轭。”索隐弥亦音弭,谓金饰衡?为龙。此皆王者服御崇饰,所以示威武,故云“所以养威”也。此文皆出大戴礼,盖是荀卿所说。刘氏云:“薄犹饰也。?然,龙貌。

  ?音?。”

  注⑾索隐言人谁知夫志士推诚守死,要立名节。仍是养生安身之本,故下云“人苟生之为见,若者必死”,是解上意,言人苟以贪生之为见,不能见危致命,若者必死。若犹如也,言执心为见,如此者必刑戮及身,故云“必死”。下文皆放此也。正义夫音扶。要音腰。孰知犹审知也。出死犹处死也。审知志士推诚处死,要立名节,若曹??茅焦,所以养生命也。

  注⑿正义费音芳味反。轻犹薄。言审知?薄费用则能畜聚,所以养财货也。

  注⒀正义言审知恭敬辞让所以养体安身。

  注⒁正义言审知礼义文章道理所以养其情性。此四科,是儒者有礼义,故两得之也。

  人苟生之为见,若者必死;①苟利之为见,若者必害;②怠惰之为安,若者必危;③情胜之为安,若者必灭。④故圣人一之于礼义,则两得之矣;

  一之于情性,则两失之矣。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,墨者将使人两失之者也。

  ⑤是儒墨之分。⑥

  注①正义苟,且;若,如此也。言平凡好生之人,且见操节之士,以礼义处死,养得其生有效,如此者必死也。

  注②正义言平凡好利之人,且见利义之士,以轻省费用,养得其财有效,如此者必害身也。

  注③正义惰,徒卧反。言平凡怠惰之人,且见有礼之士,以恭敬礼让,养得安乐有效,如此者必危亡也。

  注④索隐覆解上“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”。正义胜音叔证反。言平凡好胜之人,且见利义之士,礼义文理,养得其情性有效,如此者必灭亡也。此四科,是墨者无礼义,故两失之也。

  注⑤索隐墨者不尚礼义而任俭啬,无仁恩,故使人两失之。易曰“悦以使人,人忘其死”是也。

  注⑥正义分,扶问反。分犹等也。若儒等者是治辨之极,强固之本,威行之道,功名之总,则天下归之矣。

  治辨之极也,强固之本也,①威行之道也,②功名之总也。③王公由之,④所以一天下,臣诸侯也;弗由之,所以捐社稷也。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,⑤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,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。由其道则行,不由其道则废。

  楚人鲛革犀兕,所以为甲,坚如金石;宛之钜铁⑥施,钻如?虿,⑦轻利剽?,⑧卒如?风。⑨然而兵殆于垂涉,唐昧死焉;⑩庄?起,楚分而为四⑾参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?⑿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。汝颍以为险,⒀江汉以为池,⒁阻之以邓林,⒂缘之以方城。⒃然而秦师至鄢郢,举若振槁。⒄是岂无固塞险阻哉?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。纣剖比干,囚箕子,为炮格,刑杀无辜,时臣下懔然,莫必其命。⒅然而周师至,而令不行乎下,不能用其民。是岂令不严,刑不难哉?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。

  注①索隐自此已下,皆是儒分之功也。正义固,坚固也。言国以礼义,四方钦仰,无有攻伐,故为强而且坚固之本也。

  注②正义以礼义导天下,天下伏而归之,故为威行之道也。

  注③正义以礼义率天下,天下咸遵之,故为功名之总。总,合也,聚也。

  注④正义言由礼义也。

  注⑤索隐覆上“功名之总也”。

  注⑥集解徐广曰:“大刚曰钜。”正义宛城,今邓州南阳县城是也。音于元反。

  钜,刚铁也。

  注⑦索隐钻谓矛刃及矢镞也。

  注⑧正义上匹妙反,下音速。剽?,疾也。

  注⑨正义卒,村忽反。?,必遥反。?风,疾也。

  注⑩集解许慎曰:“垂涉,地名也。”

  注⑾索隐?音其略反,楚将之名。言其起兵乱后楚遂分为四。按汉志,滇王,庄?之后也。正义以“起”字为绝句。或曰楚庄王苗裔也。按:括地志云“师州?黎州在京西南五千六百七十里。战国楚威王时,庄?王滇,则为滇国之地”。楚昭王徙都?,*(庄?王滇)*楚襄王徙都陈,楚考烈王徙都寿,咸被秦逼,乃四分也。然昭王虽在庄?之前,故荀卿兼言之也。

  注⑿索隐参者,验也。言验是,楚岂无利兵哉。正义参,七含反。言??楚国岂无坚甲利兵哉,为其不由礼义,故?分也。

  注⒀正义括地志云:“汝水源出汝州鲁山县西伏牛山,亦名猛山。汝水至豫州郾城县名?水。尔雅云‘河有?,汝有?’,亦汝之别名。颍水源出洛州嵩高县东南三十五里阳干山,俗名颍山。地理志高陵山,汝出,东南至新蔡县入淮;

  阳干山颍水出,东至下蔡入淮也。”

  注⒁正义江即岷江,从蜀入,楚在荆州南。汉江从汉中东南入江。四水为楚之险固也。

  注⒂集解山海经曰:“夸父与日逐走,日入,渴,欲得饮,饮于渭河;不足,北饮大泽;未至,道渴而死。□其杖,化为邓林。”?谓邓林后遂为林名。索隐按:裴氏引山海经,以为夸父□杖为邓林,其言北饮大泽,盖非在中国也。

  刘氏以为今襄州南凤林山是古邓祁侯之国,在楚之北境,故云阻以邓林也。

  注⒃正义括地志云:“方城,房州竹山县东南四十一里。其山顶上平,四面险峻,山南有城,长十余里,名为方城,即此山也。”

  注⒄索隐振,动也,击也。槁,干叶也。正义鄢音郾。括地志云:“故城在襄州安养县北三里,古郾子之国,邓之南鄙也。又率道县南九里有故郾城,汉惠帝改曰宜城也。郢城,荆州江陵县东北六里,即吴公子光伐楚,楚平王恐,城郢者也。又楚武王始都郢,纪南故城是也,在江陵北十五里也。”

  注⒅索隐言无人必保其性命。

  古者之兵,戈矛弓矢而已,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。①城郭不集,沟池不掘,②固塞不树,机变不张,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,无他故焉,明道而均分之,③时使而诚爱之,则下应之如景响。有不由命者,然后俟之以刑,则民知?矣。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。?人不尤其上,知?之在己也。是故刑罚省而威行如流,无他故焉,由其道故也。故由其道则行,不由其道则废。古者帝之治天下也,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。传曰“威厉而不试,刑措而不用”。

  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试,一作‘诫’也。”正义诎,丘勿反。试,用也。

  注②正义求勿反,又求厥反。

  注③正义分,扶问反。言明儒墨之分,使礼义均等,则下应之如影响耳。

  注④正义事君以礼义,民有不由礼义者,然后待之以刑,则民知罪伏刑矣。

  天地者,生之本也;先祖者,类之本也;①君师者,治之本也。无天地恶生?

  ②无先祖恶出?无君师恶治?三者偏亡,③则无安人。故礼,上事天,下事地,尊先祖而隆君师,是礼之三本也。

  注①正义类,种类也。

  注②正义恶音鸟。

  注③索隐邹音遍。正义偏,疋然反。

  故王者天太祖,①诸侯不敢怀,②大夫士有常宗,③所以辨贵贱。贵贱治,得之本也。郊畴乎天子,④社至乎诸侯,⑤函⑥及士大夫,所以辨尊者事尊,卑者事卑,宜钜者钜,宜小者小。故有天下者事七世,有一国者事五世,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,⑦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,⑧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庙,⑨所以辨积厚者流泽广,积薄者流泽狭也。

  注①集解毛诗□曰:“文武之功起于后稷,故推以配天焉。”

  注②索隐怀,思也。言诸侯不敢思以太祖配天而食也。又一解,王之子孙为诸侯,不思祀其父祖,故礼云“诸侯不敢祖天子”,盖与此同意。

  注③集解礼记曰:“别子为祖,继别为宗。百世不迁者,谓别子之后也。”

  注④索隐畴,类也。天子类得郊天,余并不合祭,今大戴礼作“郊止乎天子”是也。止或作“畴”,因误耳。

  注⑤索隐言天子已下至诸侯得立社。

  注⑥集解音含。索隐啖音含。含谓包容。诸侯已下至士大夫得祭社,故礼云“大夫成?立社曰置社”,亦曰里社也。邹诞生音啖徒滥反,意义亦通,但不见古文,各以意为音耳。今按:大戴礼作“导及士大夫”,导亦通也。今此为“啖”者,当以导与蹈同,后“足”字失“止”,唯有“口”存,故使解者穿凿也。

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古者方十里,其中六十四井出兵车一乘,此兵法之赋。”

  注⑧集解谷梁传曰:“天子至于士皆有庙,天子七,诸侯五,大夫三,士二。

  始封之者必为其太祖。”

  注⑨集解礼记曰:“庶人祭于寝。”

  大飨上玄尊,俎上腥鱼,①先大羹,贵食饮之本也。大飨上玄尊而用薄酒,食先黍稷而饭稻粱,祭哜先大羹②而饱庶羞,贵本而亲用也。贵本之谓文,亲用之谓理,两者合而成文,以归太一,是谓大隆。③故尊之上玄尊也,④俎之上腥鱼也,豆之先大羹,一也。⑤利爵弗啐也,⑥成事俎弗尝也,⑦三侑之弗食也,⑧大昏之未废齐也,⑨大庙之未内尸也,始绝之未小敛,一也。

  ⑩大路之素帱也,⑾郊之麻?,⑿丧服之先散麻,一也。⒀三年哭之不反也,⒁清庙之歌⒂一倡而三叹,⒃县一钟尚拊膈,[一七]朱弦而通越,一也。⒅

  注①集解郑玄曰:“大飨,?祭先王,以腥鱼为俎实,不?孰之也。”

  注②集解郑玄曰:“哜,至齿。”

  注③索隐贵本亲用,两者合而成文,以归太一。太一者,天地之本也。得礼之文理,是合于太一也。隆者,盛也,高也。得礼文理,归于太一,是礼之盛者也。

  注④正义皇侃云:“玄酒,水也。上古未有酒,而始之祭但酌水用之,至晚世虽有酒,存古礼,尚用水代酒也。”

  注⑤索隐尊之上玄尊,俎之上生鱼,豆之先大羹,三者如一,皆是本,故云一也。

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啐,入口也。”索隐按:仪礼祭毕献,祝西面告成,是为利爵。祭初未行无算爵,故不啐入口也。

  注⑦索隐成事卒哭之祭,故记曰“卒哭曰成事”。既是卒哭之祭,始从吉祭,故受胙爵而不尝俎也。

  注⑧索隐礼,祭必立侑以劝尸食,至三饭而后止。每饭有侑一人,故有三侑。

  既是劝尸,故不相食也。

  注⑨索隐废齐,谓昏礼父亲醮子而迎之前,故曲礼云“斋戒以告鬼神”,是昏礼有齐也。

  注⑩索隐此五者皆礼之初始,质而未备,亦是贵本之义,故云一也。

  注⑾集解礼记曰:“乘素车,贵其质也。”郑玄曰:“素车,殷辂也。”索隐帱音稠。谓车盖以素帷,亦质也。

  注⑿集解周礼曰:“王祀昊天上帝,服大裘而冕。”论语曰:“麻冕,礼也。”

  孔安国曰:“冕,缁布冠。古者绩麻三十升布以为之。”正义?音免。亦作“冕”。

  注⒀集解仪礼士丧礼曰:“始死,主人散带,垂之三尺。”礼记曰:“大功已上散带也。”索隐大路已下,三事相似如一,故云一也。散麻取其质无文饰,亦贵本也。

  注⒁集解礼记曰:“斩衰之哭,若往而不反。”

  注⒂集解郑玄曰:“清庙谓作乐歌清庙。”

  注⒃集解郑玄曰:“倡,发歌句者。三叹,三人从叹。”

  注⒄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搏膈’。”索隐县一钟尚拊隔。隔,悬钟格。拊音抚。[拊]隔,不击其钟而拊其格,不取其声,亦质也。邹氏隔音膊,盖依大戴礼也。而郑礼注云搏,拊??也。

  注⒅索隐大瑟而练朱其弦,又通其下孔,使声浊且迟,上质而贵本,不取其声文。自“三年”已下四事,皆不取其声也。

  凡礼始乎脱,①成乎文,②终乎税。③故至备,情文俱尽;④其次,情文代胜;⑤其下,复情以归太一。⑥天地以合,日月以明,四时以序,星辰以行,江河以流,万物以昌,好恶以节,喜怒以当。以为下则顺,以为上则明。⑦

  注①索隐脱犹疏略也。始,初也。言礼之初尚疏略也。

  注②索隐言礼成就有文饰。

  注③集解徐广曰:“一作‘悦’。”索隐音悦。言礼终卒和悦人情也。大戴礼作“终于隆”,隆谓盛也。

  注④集解徐广曰:“古‘情’字或假借作‘请’,诸子中多有此比。”正义言情文俱尽,乃是礼之至备也。

  注⑤索隐音升,又尸证反。或文胜情,或情胜文,是情文更代相胜也。大戴礼作“迭兴”也。

  注⑥索隐言其次情文俱失,归心浑沌天地之初,复礼之本,是归太一也。

  注⑦正义自“天地”以下八事,大礼之备,情文俱尽,故用为下则顺,用为上则明也。

  太史公曰:至矣哉!①立隆以为极,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。本末相顺,②终始相应,③至文有以辨,④至察有以说。⑤天下从之者治,不从者乱;

  从之者安,不从者危。小人不能则也。⑥

  注①索隐已下亦是太史公取荀卿礼论之意,极言礼之损益,以结礼书之论也。

  注②索隐谓礼之盛,文理合以归太一,至礼之杀,复情以归太一。隆杀皆归太一者,是本末相顺也。

  注③索隐礼始于脱略,终于税,税亦杀也,杀与脱略,是始终相应也。正义应,乙陵反,当也。

  注④索隐言礼之至文,能辨尊卑贵贱,故云有以辨也。

  注⑤索隐言礼之至察,有以明隆杀损益,委曲情文,足以悦人心,故云有以说也。

  注⑥正义小人犹庶人也。则,法也。言天下士以上至于帝王,能从礼者则治安,不能从礼者则危乱,庶人据于事,不能法礼也。

  礼之貌诚①深矣,坚白同异之察,入焉而弱。②其貌诚大矣,擅作典制褊陋之说,入焉而望。③其貌诚高矣,暴慢恣睢,④轻俗以为高之属,入焉而队。⑤故绳诚陈,⑥则不可欺以曲直;衡诚县,⑦则不可欺以轻重;

  规矩诚错,⑧则不可欺以方员;君子审礼,则不可欺以诈伪。⑨故绳者,直之至也;衡者,平之至也;规矩者,方员之至也;礼者,人道之极也。然而不法礼者不足礼,谓之无方之民;⑩法礼足礼,谓之有方之士。礼之中,能思索,⑾谓之能虑;能虑勿易,⑿谓之能固。能虑能固,加好之焉,圣矣。⒀天者,高之极也;地者,下之极也;日月者,明之极也;无穷者,广大之极也;圣人者,道之极也。⒁

  注①索隐有本作“恳诚”者,非也。

  注②正义言礼之貌信深厚矣,虽有邹子坚白同异之辩明察,入于礼义之中,自然懦弱败坏*(之礼)*也。

  注③索隐言擅作典制及褊陋之说。入焉,谓入礼则自?望知其失。正义言礼之貌信广大矣,虽有擅作典制褊陋之说,文辞入于礼义之中,自然成淫俗褊陋之言。

  注④索隐恣睢犹毁訾也。

  注⑤索隐言訾毁礼者自取队灭也。正义言礼之貌信尊高矣,虽有暴慢恣睢轻俗以为高之属,入于礼义之中,自然成坠落暴慢轻俗之人。

  注⑥集解郑玄曰:“诚犹审也。陈,设也,谓弹画也。”

  注⑦集解郑玄曰:“衡,称也。县谓锤也。”正义县音玄。

  注⑧索隐错,置也。规,车也。矩,曲尺也。正义错,七故反。

  注⑨正义诈伪谓坚白同异,擅作典制,暴戾恣睢自高也。故陈绳,曲直定;

  悬衡,轻重分;错规矩,方员□;审礼,诈伪自消灭矣。

  注⑩集解郑玄曰:“方犹道也。”

  注⑾索隐索,求也。

  注⑿正义易谓轻易也。

  注⒀正义好,火到反。言人以得礼之中,又能思审索求其礼,谓之能思虑;

  又不轻易其礼,谓之能坚固。能虑,能固其礼,更加好之,乃圣人矣。

  注⒁正义道谓礼义也。言人有礼义,则为圣人,比于天地日月,广大之极也。

  以财物为用,以贵贱为文,以多少为异,以隆杀为要。①文貌繁,情欲省,礼之隆也;文貌省,情欲繁,礼之杀也;文貌情欲相为内外表里,并行而杂,礼之中流也。②君子上致其隆,下尽其杀,而中处其中。③步骤驰骋广骛不外,④是以君子之性守宫庭也。⑤人域是域,士君子也。⑥外是,民也。⑦于是中焉,房皇周浃,曲*(直)*得其次序,圣人也。⑧故厚者,礼之积也;大者,礼之广也;⑨高者,礼之隆也;明者,礼之尽也。⑩

  注①索隐隆犹厚也。杀犹薄也。

  注②正义言文饰情用,表里外内,合于儒墨,是得礼情之中,而流行不息也。

  注③正义中谓情文也。

  注④正义骛音务。言君子之人,上存文饰,下务减省,而合情文,处得其中,纵有战阵杀戮邪恶,则不□于礼义矣。三皇步,五帝骤,三王驰,五伯骛也。

  注⑤索隐言君子之性守正不慢远行,如常守宫庭也。正义宫庭,听朝处。喻君子心内常守礼义,若宫庭焉。

  注⑥索隐域,居也。言君子之行,非人居亦弗居也。正义处平凡人域之中,能知礼义之域限,即为士及君子也。

  注⑦索隐外谓人域之外,非人所居之地。以喻礼义之外,别为它行,即是小人,故云外是人也。

  注⑧索隐房音旁。旁皇犹徘徊也。周浃犹周?。言徘徊周浃,委曲得礼之序,动不失中,则是圣人之行也。

  注⑨索隐言君子圣人有厚大之德,则为礼之所积益弘广也,故曰“甘受和,白受采,忠信之人可以学礼,苟无忠信,则礼不虚道”。然此文皆荀卿礼论也。

  注⑩正义言君子内守其礼,德厚大积广,至于高尊明礼,则是礼之终竟也。

  此书是褚先生取荀卿礼论兼为之。

  【索隐述赞】礼因人心,非从天下。合诚饰貌,救弊兴雅。以制黎?,以事宗社。情文可重,丰杀难假。仲尼坐树,孙通?野。圣人作教,罔不由者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,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共7编、1260条,各编依次为总则、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婚>姻家庭、继承、侵权责任,以及附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