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
【明朝】 李时珍
目录分页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蛇床
释名亦名蛇粟、蛇米、虺床、马床、墙蘼。气味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阳事不起。用蛇床子、五味子、菟丝子,等分为末,加炼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温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赤白带下,月经不来。用蛇床子、桔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藁本
释名亦名藁茇、鬼卿、地新、微茎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太阳头痛、巅顶痛、头面身体皮肤风湿,亦治痈疽,排脓内塞。小儿疥癣,可用藁本煎汤洗,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。头悄多,可用藁本、白芷,等分为末,夜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恶实
释名亦名荔实、马亦名鼠粘、牛蒡、大力子、蒡翁菜、便牵牛、蝙蝠刺。气味(子)辛、平、无毒。(根、茎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身肿欲裂。用牛蒡子二两,炒过,研细。每服二钱,温水送下。一日服三次。风热浮肿(咽喉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芷
释名元代李杲说:“鼠粘子其用有四:治风湿瘾疹,咽喉风热,散诸肿疮疡之毒,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。”气味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一切伤寒。用白芷一两、生甘草半两、姜三片、葱白三寸、枣一枚、鼓五十粒,加水二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芍药
释名将离、梨食、白芍、余容、延。白者名金芍药,赤者名木芍药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腹中虚痛。用白芍药三钱、炙甘草一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温服。夏月加黄芩五分,恶寒加肉桂一钱,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。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牡丹
释名鼠姑、鹿韭、百两金、木芍药、花王。气味(根皮)辛、寒、无毒。主治疝气(觉气胀不能动)。用牡丹皮、防风,等分为末,每服二钱,酒送下。妇女恶血(血往上冲,脸红易怒)。用牡丹皮半两、干漆(烧至烟尽)半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蠡实
释名亦名荔实、马蔺子、马楝子、马薤、马帚、铁扫帚、剧草、旱蒲、豕首、三坚。气味(实)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寒疝诸疾。用马蔺子一升,每日取一把,拌面煮食,食尽一升见效。喉痹。用蠡实一合,升麻五分,加水一升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木香
释名蜜香、青木香、五木香、南木香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中气不省(闭目不语,状如中风)。用木香研细,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。谈盛者。药中加竹沥和姜汁。胃气闷胀,不思饮食。用木香、诃子各二十两,捣烂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甘松香
释名苦弥扯。气味(根)甘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心腹痛满,脾积郁,肾虚齿痛,面痣风疮,脚气浮膝等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杜若
释名杜蘅、杜莲、若芝、楚蘅、山姜。气味(根)辛、微温、无毒。主治胸胁逆气,头痛流涕,皮间风热等。附方李时珍说:“杜若乃神农上品,治足少阴、太阳诸证要药,而世不知用,惜哉。”(意思是说,杜若在《神农本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胡芦巴
释名亦名苦豆。主治小肠气痛。用胡芦巴炒过,研细。每服二钱,茴香酒送下。肾脏虚冷,腹胁胀满。用胡芦巴(炒)二两,熟附子、硫磺各七钱五分,共研为末,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至四十丸,盐汤送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高良姜
释名蛮姜,子名红豆蔻气味(根)辛、大温、无毒。主治霍乱吐泻。用高良姜(炙令焦香)五两,加酒一升,煮三、四沸,一次服完。脚气欲吐(患脚气病的人,容易发吐。日常生活,注意早餐多食,午餐少食,晚餐不食,或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豆蔻
释名草豆蔻、漏蔻、草果。气味(仁)辛、涩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心腹胀满,气短。用豆蔻一两,去皮,研细。每服半钱,木瓜生姜汤调下。胃弱呕逆不食。用豆蔻仁二枚、高良姜半两,加水一碗合煮,去渣取汁,再以生姜汁半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豆蔻
释名多骨。气味(仁)辛、大温、无毒。主治胃冷恶心(进食即想吐)。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,温酒送服。数服以后,即见效。突然恶心。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。小儿吐乳。用白豆蔻仁十四个、缩砂十四个、生甘草二钱、炙甘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小青
释名千金藤气味(叶)温、无毒。主治敷痈肿疮疖,治血痢腹痛,解蛇毒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蛇床
释名亦名蛇粟、蛇米、虺床、马床、墙蘼。气味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阳事不起。用蛇床子、五味子、菟丝子,等分为末,加炼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温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赤白带下,月经不来。用蛇床子、桔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藁本
释名亦名藁茇、鬼卿、地新、微茎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太阳头痛、巅顶痛、头面身体皮肤风湿,亦治痈疽,排脓内塞。小儿疥癣,可用藁本煎汤洗,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。头悄多,可用藁本、白芷,等分为末,夜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恶实
释名亦名荔实、马亦名鼠粘、牛蒡、大力子、蒡翁菜、便牵牛、蝙蝠刺。气味(子)辛、平、无毒。(根、茎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身肿欲裂。用牛蒡子二两,炒过,研细。每服二钱,温水送下。一日服三次。风热浮肿(咽喉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芷
释名元代李杲说:“鼠粘子其用有四:治风湿瘾疹,咽喉风热,散诸肿疮疡之毒,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。”气味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一切伤寒。用白芷一两、生甘草半两、姜三片、葱白三寸、枣一枚、鼓五十粒,加水二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芍药
释名将离、梨食、白芍、余容、延。白者名金芍药,赤者名木芍药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腹中虚痛。用白芍药三钱、炙甘草一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温服。夏月加黄芩五分,恶寒加肉桂一钱,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。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牡丹
释名鼠姑、鹿韭、百两金、木芍药、花王。气味(根皮)辛、寒、无毒。主治疝气(觉气胀不能动)。用牡丹皮、防风,等分为末,每服二钱,酒送下。妇女恶血(血往上冲,脸红易怒)。用牡丹皮半两、干漆(烧至烟尽)半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蠡实
释名亦名荔实、马蔺子、马楝子、马薤、马帚、铁扫帚、剧草、旱蒲、豕首、三坚。气味(实)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寒疝诸疾。用马蔺子一升,每日取一把,拌面煮食,食尽一升见效。喉痹。用蠡实一合,升麻五分,加水一升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木香
释名蜜香、青木香、五木香、南木香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中气不省(闭目不语,状如中风)。用木香研细,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。谈盛者。药中加竹沥和姜汁。胃气闷胀,不思饮食。用木香、诃子各二十两,捣烂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甘松香
释名苦弥扯。气味(根)甘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心腹痛满,脾积郁,肾虚齿痛,面痣风疮,脚气浮膝等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杜若
释名杜蘅、杜莲、若芝、楚蘅、山姜。气味(根)辛、微温、无毒。主治胸胁逆气,头痛流涕,皮间风热等。附方李时珍说:“杜若乃神农上品,治足少阴、太阳诸证要药,而世不知用,惜哉。”(意思是说,杜若在《神农本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胡芦巴
释名亦名苦豆。主治小肠气痛。用胡芦巴炒过,研细。每服二钱,茴香酒送下。肾脏虚冷,腹胁胀满。用胡芦巴(炒)二两,熟附子、硫磺各七钱五分,共研为末,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至四十丸,盐汤送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高良姜
释名蛮姜,子名红豆蔻气味(根)辛、大温、无毒。主治霍乱吐泻。用高良姜(炙令焦香)五两,加酒一升,煮三、四沸,一次服完。脚气欲吐(患脚气病的人,容易发吐。日常生活,注意早餐多食,午餐少食,晚餐不食,或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豆蔻
释名草豆蔻、漏蔻、草果。气味(仁)辛、涩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心腹胀满,气短。用豆蔻一两,去皮,研细。每服半钱,木瓜生姜汤调下。胃弱呕逆不食。用豆蔻仁二枚、高良姜半两,加水一碗合煮,去渣取汁,再以生姜汁半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豆蔻
释名多骨。气味(仁)辛、大温、无毒。主治胃冷恶心(进食即想吐)。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,温酒送服。数服以后,即见效。突然恶心。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。小儿吐乳。用白豆蔻仁十四个、缩砂十四个、生甘草二钱、炙甘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小青
释名千金藤气味(叶)温、无毒。主治敷痈肿疮疖,治血痢腹痛,解蛇毒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