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
【明朝】 李时珍
目录分页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及己
释名亦名“獐耳细辛”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有毒(入口使人吐血)。主治各种恶疮、疥痂、瘘蚀、皮肤虫痒等。用及已煎汁浸洗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丹参
释名赤参、山参、郗蝉草、木羊乳、逐马、奔马草。气味(根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主治月经不调,产前胎动,产后恶血不下,冷热劳,腰脊痛,骨节烦疼等症。用丹参洗净,切片,晒干,研细。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。此方称“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紫参
释名牡蒙、童肠、马行、众戎、五鸟花。气味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下痢。用紫参半斤,加水五升,煎成二升。再加入甘草二两,煎至半升,分三次服。此方名“紫参汤”。吐血不止。用紫参、人参、阿胶(炒),等分为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紫草
释名紫丹、紫夭、此戾、藐、地血、鸦衔草。气味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婴童疹痘(将出未出、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,如痘已出而红活、大便利者则忌用)。用紫草二两,锉碎,泡在百沸汤一碗中,盖严勿使漏气。汤温后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杜衡
释名亦名杜葵、马蹄香、土卤、土细辛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治各病,与细辛相近,而力量较弱。李时珍说本品“功虽不及细辛,而亦能散风寒,下气消痰,行水破血”。风寒头痛发热。用杜衡研末,每服一钱,热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头翁
释名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、奈何草。气味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热痢下重。用白头翁二两,黄连、黄蘖、秦皮各三两,加水七升煮成二升。每服一长。不愈再服。妇人产后痢虚极者,可加甘草、阿胶各二两。下痢咽痛。用白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及
释名连及草、甘根、白给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鼻血不止。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(名“山根”);另取白及末一钱,水冲服。心气疼痛。用白及、石榴皮各二钱,研细,加炼蜜和成丸子,如黄豆大。每服三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三七
释名山漆、金不换。气味(根)甘、微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吐血、务血不止。用三七一钱,口嚼烂,米汤送下。赤痢血痢。用三七三钱,研细,淘米水调服。大肠下血。用三七研细,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。三服可愈。妇女血崩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细辛
释名亦名小辛、少辛气味辛、温、无毒。李明珍说:辛、温能散,所以各种风寒、风湿、头痛、痰饮、胸中带气、惊等症,可用本品治疗。口疮喉痹等用它,是因它能散浮热。辛能泄肺,所以风寒咳嗽等症可用它;辛能补肝,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黄连
释名亦名王连、支连。气味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心经实热。用黄连七一,加水一碗半,煎成一碗,饭后过一阵(食远)温服。小儿减量。伏暑发热、作渴、呕吐及赤白痢。用黄连一斤,切小,加好酒二升半煮干,再焙过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胡黄连
释名亦名割孤露泽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伤寒劳复(身热,尿赤如血色)。用胡黄连一两、山栀子二两(去壳),加蜜半两拌匀,炒至微焦,研细,再加猪胆汁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。另取生姜二片、乌梅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黄岑
释名腐肠、空肠、内虚、经芩、黄文、印头、苦督邮。内部实在的叫子芩、条芩、鼠芩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(一称大寒)。主治男子五劳七伤、消渴不生肌肉,妇女带下、手足寒热,宜服“三黄丸”。随季节而不同。按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龙胆
释名亦名陵游。气味(根)苦涩、大寒、无毒。主治伤寒发狂。用龙胆二钱研细,加入鸡蛋清。每服二钱,白蜜化冰水送下。四肢疼痛。用龙胆根切细,有生姜汁中浸一夜,焙干,捣为末。取一茶匙,水煎,温服。谷疸、劳疸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秦艽
释名艽,音交。亦名秦瓜,秦。气味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黄疸。用秦艽半两,浸酒半升中,空腹饮酒。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。又方:秦艽三两,牛乳一升,煮成七合,作两次服下。暴泻、大渴、大饮。用秦艽二两、灸甘草半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茈胡(柴胡)
释名亦名地薰、芸蒿、山菜、茹草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伤寒余热(伤寒之后,体瘦肌热)。用柴胡四两、甘草一两,每用二钱,煎服。小儿骨热(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,盗汗、咳嗽、烦渴,日渐黄瘦)。用柴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及己
释名亦名“獐耳细辛”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有毒(入口使人吐血)。主治各种恶疮、疥痂、瘘蚀、皮肤虫痒等。用及已煎汁浸洗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丹参
释名赤参、山参、郗蝉草、木羊乳、逐马、奔马草。气味(根)苦、微寒、无毒。主治月经不调,产前胎动,产后恶血不下,冷热劳,腰脊痛,骨节烦疼等症。用丹参洗净,切片,晒干,研细。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。此方称“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紫参
释名牡蒙、童肠、马行、众戎、五鸟花。气味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下痢。用紫参半斤,加水五升,煎成二升。再加入甘草二两,煎至半升,分三次服。此方名“紫参汤”。吐血不止。用紫参、人参、阿胶(炒),等分为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紫草
释名紫丹、紫夭、此戾、藐、地血、鸦衔草。气味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婴童疹痘(将出未出、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,如痘已出而红活、大便利者则忌用)。用紫草二两,锉碎,泡在百沸汤一碗中,盖严勿使漏气。汤温后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杜衡
释名亦名杜葵、马蹄香、土卤、土细辛。气味(根)辛、温、无毒。主治治各病,与细辛相近,而力量较弱。李时珍说本品“功虽不及细辛,而亦能散风寒,下气消痰,行水破血”。风寒头痛发热。用杜衡研末,每服一钱,热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头翁
释名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、奈何草。气味(根)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热痢下重。用白头翁二两,黄连、黄蘖、秦皮各三两,加水七升煮成二升。每服一长。不愈再服。妇人产后痢虚极者,可加甘草、阿胶各二两。下痢咽痛。用白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白及
释名连及草、甘根、白给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鼻血不止。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(名“山根”);另取白及末一钱,水冲服。心气疼痛。用白及、石榴皮各二钱,研细,加炼蜜和成丸子,如黄豆大。每服三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三七
释名山漆、金不换。气味(根)甘、微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吐血、务血不止。用三七一钱,口嚼烂,米汤送下。赤痢血痢。用三七三钱,研细,淘米水调服。大肠下血。用三七研细,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。三服可愈。妇女血崩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细辛
释名亦名小辛、少辛气味辛、温、无毒。李明珍说:辛、温能散,所以各种风寒、风湿、头痛、痰饮、胸中带气、惊等症,可用本品治疗。口疮喉痹等用它,是因它能散浮热。辛能泄肺,所以风寒咳嗽等症可用它;辛能补肝,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黄连
释名亦名王连、支连。气味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心经实热。用黄连七一,加水一碗半,煎成一碗,饭后过一阵(食远)温服。小儿减量。伏暑发热、作渴、呕吐及赤白痢。用黄连一斤,切小,加好酒二升半煮干,再焙过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胡黄连
释名亦名割孤露泽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伤寒劳复(身热,尿赤如血色)。用胡黄连一两、山栀子二两(去壳),加蜜半两拌匀,炒至微焦,研细,再加猪胆汁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丸。另取生姜二片、乌梅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黄岑
释名腐肠、空肠、内虚、经芩、黄文、印头、苦督邮。内部实在的叫子芩、条芩、鼠芩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(一称大寒)。主治男子五劳七伤、消渴不生肌肉,妇女带下、手足寒热,宜服“三黄丸”。随季节而不同。按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龙胆
释名亦名陵游。气味(根)苦涩、大寒、无毒。主治伤寒发狂。用龙胆二钱研细,加入鸡蛋清。每服二钱,白蜜化冰水送下。四肢疼痛。用龙胆根切细,有生姜汁中浸一夜,焙干,捣为末。取一茶匙,水煎,温服。谷疸、劳疸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秦艽
释名艽,音交。亦名秦瓜,秦。气味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黄疸。用秦艽半两,浸酒半升中,空腹饮酒。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。又方:秦艽三两,牛乳一升,煮成七合,作两次服下。暴泻、大渴、大饮。用秦艽二两、灸甘草半...
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茈胡(柴胡)
释名亦名地薰、芸蒿、山菜、茹草。气味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伤寒余热(伤寒之后,体瘦肌热)。用柴胡四两、甘草一两,每用二钱,煎服。小儿骨热(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,盗汗、咳嗽、烦渴,日渐黄瘦)。用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