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

【明朝】 李时珍

《本草纲目》,本草著作,52卷。明代李时珍(东璧)撰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稿凡三易。此书采用“目随纲举”编写体例,故以“纲目”名书。以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加以变革。序例(卷1、2)相当于总论,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。卷1“历代诸家本草”,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。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、五味宜忌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补泻、引经报使、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,其中又以金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
《本草纲目》 【明朝】 李时珍

《本草纲目》,本草著作,52卷。明代李时珍(东璧)撰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至万历六年(1578年),稿凡三易。此书采用“目随纲举”编写体例,故以“纲目”名书。以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加以变革。序例(卷1、2)当于总论,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。卷1“历代诸本草”,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。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、五味宜忌、标本阴阳、升降浮沉、补泻、引经报使、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,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。卷3~4为“百病主治药”,沿用《证类本草》“诸病通用药”旧例,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,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。卷5~52为各论,收药1892种,附图1109种。其总例为“不分三品,惟逐各部;物以类从,目随纲举。”其中以部为“纲”,以类为“目”,计分16部(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)60类。各部按“从微至巨”、“从贱至贵”,既便检索,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。部之下为60类,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。各药“标名为纲,列事为目”,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(即“事”)。其中“释名”列举别名,解释命名意义;“集解”,介绍药物出产、形态、采收等;“辨疑”(或“正误”),类集诸家之说,辨析纠正药物疑误;“修治”,述炮炙方法;“气味”、“主治”、“发明”,阐述药性理论,提示用药要点,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;“附方”,以病为题,附列相关方剂。

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,遂考古证今,辨疑订误,广采博收群书,在宋代唐慎微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基础上编成此书。

《本草纲目》版本颇多,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,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,大致可分为“一祖三系”,即祖本(金陵本、摄元堂本)及江西本、钱本、张本三个系统。江西本系统,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(1603)夏良心、张鼎思刻本等;钱本系统,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(1640)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,并改绘药图,以及清顺治十二年(1655)吴毓昌太和堂本,乾隆间《四库全书》本即据此本抄录;张本系统,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(1885)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,文字参校江西本、钱本,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,并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即据张本影印,晚近通行本为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衡如校点本,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金陵本影印本。

查看该书籍完整介绍

目录分页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香蒲、莆黄

    释名甘蒲、醮石。化上黄粉名蒲黄。气味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乳痈。用香蒲草根捣烂贴患处,同时煎汁边根服下。热毒下痢。用香蒲根二两、粟米二合,小煎服。一天服二次。舌胀满口。用蒲黄频搽,或用蒲黄、干姜末,等分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菰

    释名茭草、蒋草。气味(菰笋)甘、冷滑、无毒。主治(菰笋,一名茭笋、茭白、菰菜)利大小便,止热痢,除目黄,止渴。(菰根)大寒,治消渴、肠胃痼热。外敷治蛇伤,疮毒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水萍

    气味辛、寒、无毒。主治伤寒。用紫背浮萍一钱、犀角悄半钱、钩藤钩几个,共研为末。每服半钱,蜜水调下,以出汗为度。消渴。喝水甚多,用浮萍捣汁服。又方:用干浮萍、栝楼根,等分为末,加入乳汁和成丸子,如梧子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地锦

    释名地朕、地噤、夜光、承夜、草血竭、血见愁、血风草、马蚁草、雀儿卧单、酱瓣草、猢孙头草。气味辛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赤白痢。用地锦草洗净、晒干,研为末,米汤送服一钱。妇女血崩。用嫩地锦草蒸熟,加油、盐、姜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苹

    释名苤菜、四叶菜、田字草气味甘、寒、滑、无毒。主治利小便,治毒疮,止消渴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萍蓬草

    释名水粟、水栗子气味(子)甘、涩、平、无毒。(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厚肠胃、益气力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水藻

    气味甘、大寒、滑、无毒。主治捣汁服,去暴热、热痢;捣烂敷,治热疮游疹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酢浆草

    释名酸浆、三叶酸、三角酸、酸母、醋母、酸箕、鸠酸、雀林草、小酸茅、赤孙施。气味酸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小便血淋。用酢浆草捣汁,煎五苓散服下。二便不通。用酢浆草一把、车前草一把,共捣取汁,加砂糖一钱调服。不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海藻

    释名单、落首、海萝。气味苦、咸、寒、无毒。主治项下瘰疬。用海藻一斤,装薄布袋中,泡酒二升。每服二合,一天服三次。药渣晒干,研为末,每服一匙。一天服三次,此酒名“海藻酒”连服几剂,即消瘰疬。蛇盘瘰疬,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昆布

    释名纶布。气味咸、寒、滑、无毒。主治瘿气结核,瘰疬肿硬。用昆布一两,洗其咸汁,晒干为末。每取一钱,以棉裹好,放醋中浸过,口含咽汁味尽即换。项下渐肿成瘿。用昆布、海藻,等分为末,加蜜做成丸子,如杏核大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石斛

    释名石、金钗、禁生、林兰、杜兰。气味甘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胃中虚热、发热自汗、痈疽排脓内塞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螺厣草

    释名镜面草。气味辛。主治吐血、鼻血。用镜面草,洗净。捣烂,泡酒服。小儿头疮。用镜面草晒干为末,加轻粉、麻油敷搽,有效。手指肿痛。用镜面草捣烂涂搽。…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骨碎补

    释名猴姜、猢狲姜、石毛姜、石奄间。气味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虚气攻牙,齿痛血出。用骨碎补二两,锉细,慢火炒黑,研为末,常以擦齿,有口津,吐出或咽下均可。耳鸣耳闭。用骨碎补削作细条,炮过,乘热寒耳中。屙血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石韦

    释名石革、石皮、石兰。气味苦、平、无毒。主治小便淋痛。用石韦、滑石,等分为末,每取一小撮,水送服。便前有血。用石韦研为末,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。气热咳嗽。用石韦、槟榔,等分为末,每服二钱,姜汤送下。...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 草部 ▪ 金星草

    释名金钏草、凤尾草、七星草。气味苦、寒、无毒。主治解热,通淋,消痈疮,解硫磺中毒。用根泡油涂头上,能大生毛发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