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纲目》
【明朝】 李时珍
目录分页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食盐
释名亦名鹾。气味甘、咸、寒、无毒。主治下部蚀疮。将盐炒热,用布包好,令病人坐布袋上。胸中痰饮,欲吐不出。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。病后两胁胀痛。炒盐熨之。下痢肛痛。炒盐布包熨患处。风热牙痛。用槐枝煎成浓汤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石胆
释名亦名胆矾、黑石、君石、毕石、铜勒、立制石。气味酸、辛、寒、有毒。主治风痰。用石胆粉一钱,温醋汤调服。痰涎吐出即愈。小儿用量酌减。喉痹喉风。用石胆二钱半、白僵蚕(炒过)五钱,共研为末。每次取少许吹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砒石
释名亦名信石、人言。生者名砒黄,炼者名砒霜。气味苦、酸、暖、有毒。李明珍认为:辛、酸、大热、有大毒。主治中风痰壅(四肢不收,昏愦若醉)。用砒霜一粒如绿豆大,研细。先以清水送服少许,再饮热水,大吐即愈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金星石
释名金星石,石外有金色麸片;银星石,石外有银色麸片。两者的药效,大体相似。气味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吐血咳血。用金星石、银星石、玄精石、不灰木、阳起石、云母石各等分。取坩锅一个,铺冬月水牛粪一、二寸,铺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石燕
释名石燕状如蚬蛤,色如土,坚重如石。李明珍指出:石燕有二:一种是这里所录的石燕,乃是石类;另一种是乳铜中的石燕,乃是禽类。禽类石燕,常为助阳药。许多人因此误以为石类石燕也是助阳药。这是错远了。气味甘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礞石
释名礞石有青、白二种,以青者为好。打开须有白星点,无星点者不入药。气味甘、咸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湿热痰症。用礞石、焰消各二两,煅过,研细,水飞,晒干。取一两,加酒蒸大黄八两、酒洗黄芩八两、沉得五钱,共研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花乳石
释名亦名花蕊石。气味酸涩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五内崩损,大出血。用花乳石,煅过,研细。饭后,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,病重者可至五钱。血止后,宜服独参汤补身体。此方名“花乳石散”,见葛可久《十药神书》。又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金牙石
释名亦名黄牙石。气味咸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虚劳湿冷。缓弱不仁,不能行走。用金牙石、细辛、莽草、防风、地肤子、地黄、附子、菌蓣、续断、蜀椒、蒴根各四两,独活一斤。共药十二味。金牙石捣碎后,单独装在一个小袋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紫石英
气味甘,温,无毒。主治补不足,定惊悸,安魂魄,填下焦,止消渴,养肺气,治惊痫,蚀脓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菩萨石
气味甘,平,无毒。主治解药毒蛊毒,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,消扑损瘀血,止热狂惊痫,通月经,解风肿,除淋,并水磨服。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,并末傅之。明目去翳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锡吝脂
释名此乃波斯国银矿也。一作悉蔺脂。主治目生翳膜,用火烧铜针轻点,乃傅之,不痛。又主一切风气,乃三焦消渴饮水,并入丸药用。附方《普济方》云:小儿天吊,多涎,搐搦不定。锡吝脂一两,水淘黑汁令尽,水银一分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宝石
释名宝石出西番、回鹘地方诸坑井内,云南、辽东亦有之。有红、绿、碧、紫数色。碧者,唐人谓之瑟瑟。红者,宋人谓之。今通呼为宝石。以镶首饰器物,大者如指头,小者如豆粒,皆碾成珠状。主治去翳明目,入点药用之...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蜜栗子
集解蜜栗子生川、广、江、浙金坑中,状如蛇黄而有刺,上有金线缠之,色紫褐,亦无名异之类也。丹炉家采作五金匮药,制三黄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铜矿石
集解铜矿石,状如姜石而有铜星,熔之取铜也,出铜山中。气味酸,寒,有小毒。主治丁肿恶疮,为末傅之。驴马脊疮,臭腋,磨汁涂之。…
-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青琅玕
释名青琅玕,生蜀郡平泽,采无时,此蜀郡赋所称青珠,黄环者也。琅玕有数种色,以青者入药为胜,是琉璃之类,火齐宝也。气味辛,平,无毒。主治身痒,火疮痈疡,疥瘙死肌。白秃,浸淫在皮肤中,煮炼服之,起阴气,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食盐
释名亦名鹾。气味甘、咸、寒、无毒。主治下部蚀疮。将盐炒热,用布包好,令病人坐布袋上。胸中痰饮,欲吐不出。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。病后两胁胀痛。炒盐熨之。下痢肛痛。炒盐布包熨患处。风热牙痛。用槐枝煎成浓汤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石胆
释名亦名胆矾、黑石、君石、毕石、铜勒、立制石。气味酸、辛、寒、有毒。主治风痰。用石胆粉一钱,温醋汤调服。痰涎吐出即愈。小儿用量酌减。喉痹喉风。用石胆二钱半、白僵蚕(炒过)五钱,共研为末。每次取少许吹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砒石
释名亦名信石、人言。生者名砒黄,炼者名砒霜。气味苦、酸、暖、有毒。李明珍认为:辛、酸、大热、有大毒。主治中风痰壅(四肢不收,昏愦若醉)。用砒霜一粒如绿豆大,研细。先以清水送服少许,再饮热水,大吐即愈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金星石
释名金星石,石外有金色麸片;银星石,石外有银色麸片。两者的药效,大体相似。气味甘、寒、无毒。主治吐血咳血。用金星石、银星石、玄精石、不灰木、阳起石、云母石各等分。取坩锅一个,铺冬月水牛粪一、二寸,铺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石燕
释名石燕状如蚬蛤,色如土,坚重如石。李明珍指出:石燕有二:一种是这里所录的石燕,乃是石类;另一种是乳铜中的石燕,乃是禽类。禽类石燕,常为助阳药。许多人因此误以为石类石燕也是助阳药。这是错远了。气味甘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礞石
释名礞石有青、白二种,以青者为好。打开须有白星点,无星点者不入药。气味甘、咸、平、无毒。主治湿热痰症。用礞石、焰消各二两,煅过,研细,水飞,晒干。取一两,加酒蒸大黄八两、酒洗黄芩八两、沉得五钱,共研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花乳石
释名亦名花蕊石。气味酸涩、平、无毒。主治五内崩损,大出血。用花乳石,煅过,研细。饭后,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,病重者可至五钱。血止后,宜服独参汤补身体。此方名“花乳石散”,见葛可久《十药神书》。又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金牙石
释名亦名黄牙石。气味咸、平、无毒。主治虚劳湿冷。缓弱不仁,不能行走。用金牙石、细辛、莽草、防风、地肤子、地黄、附子、菌蓣、续断、蜀椒、蒴根各四两,独活一斤。共药十二味。金牙石捣碎后,单独装在一个小袋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紫石英
气味甘,温,无毒。主治补不足,定惊悸,安魂魄,填下焦,止消渴,养肺气,治惊痫,蚀脓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菩萨石
气味甘,平,无毒。主治解药毒蛊毒,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,消扑损瘀血,止热狂惊痫,通月经,解风肿,除淋,并水磨服。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,并末傅之。明目去翳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锡吝脂
释名此乃波斯国银矿也。一作悉蔺脂。主治目生翳膜,用火烧铜针轻点,乃傅之,不痛。又主一切风气,乃三焦消渴饮水,并入丸药用。附方《普济方》云:小儿天吊,多涎,搐搦不定。锡吝脂一两,水淘黑汁令尽,水银一分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宝石
释名宝石出西番、回鹘地方诸坑井内,云南、辽东亦有之。有红、绿、碧、紫数色。碧者,唐人谓之瑟瑟。红者,宋人谓之。今通呼为宝石。以镶首饰器物,大者如指头,小者如豆粒,皆碾成珠状。主治去翳明目,入点药用之...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蜜栗子
集解蜜栗子生川、广、江、浙金坑中,状如蛇黄而有刺,上有金线缠之,色紫褐,亦无名异之类也。丹炉家采作五金匮药,制三黄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铜矿石
集解铜矿石,状如姜石而有铜星,熔之取铜也,出铜山中。气味酸,寒,有小毒。主治丁肿恶疮,为末傅之。驴马脊疮,臭腋,磨汁涂之。…
《本草纲目》 石部 ▪ 青琅玕
释名青琅玕,生蜀郡平泽,采无时,此蜀郡赋所称青珠,黄环者也。琅玕有数种色,以青者入药为胜,是琉璃之类,火齐宝也。气味辛,平,无毒。主治身痒,火疮痈疡,疥瘙死肌。白秃,浸淫在皮肤中,煮炼服之,起阴气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