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针灸大成》
【明朝】 杨继洲
目录分页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督脉
督脉经穴歌督脉中行二十七,长强腰俞阳关密,命门悬枢接脊中,筋缩至阳灵台逸,神道身柱陶道长,大椎平肩二十一,哑门风府脑户深,强间后顶百会率,前顶顖会上星圆,神庭素髎水沟窟,兑端开口唇中央,龈交唇内任督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督任要穴(杨氏)
督脉人病脊膂强痛,癫痫,背心热,狂走,鬼邪、目痛,大椎骨酸疼,斯乃督脉起于下极,并脊上行风府。起于尾闾,而生是病,可刺督脉人中穴。鼻柱下近孔陷中,针四分,灸亦可,不及针,昏晕及癫狂者甚效。任脉人病七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奇经八脉歌(医经小学)
督脉起自下极腧,并于脊里上风府,过脑额鼻入龈交,为阳脉海都纲要。任脉起于中极底,上腹循喉承浆里,阴脉之海妊所谓。冲脉出胞循脊中,从腹会咽络口唇,女人成经为血室,脉并少阴之肾经。与任督本于阴会,三脉并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奇经八脉(节要)
督脉者,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,女子入系廷孔,其孔溺孔之端也,其络循阴器,合篡间,绕篡后,别绕臀,至少阴,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,上股内后廉,贯脊属肾;与太阳起于目内眦,上额,交巅上,入络脑,还出别下项,循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十五络脉歌(医经小学)
人身络脉一十五,我今逐一从头举:手太阴络为列缺,手少阴络即通里,手厥阴络为内关,手太阳络支正是,手阳明络偏历当,手少阳络外关位,足太阳络号飞扬,足阳明络丰隆记,足少阳络为光明,足太阴络公孙寄,足少阴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十五络脉穴辨(医统)
十五络脉者,十二经之别络而相通焉者也。其余三络,为任督二脉之络,脾之大络,总统阴阳诸络,灌溉于脏腑者也。《难经》谓三络为阳蹻、阴蹻二络,常考之无穴可指。且二蹻亦非十四经之正也。《针灸节要》以为任络曰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十五络脉(节要)
手太阴之别络,名曰列缺。起于腕上分间,并太阴之经,直入掌中,散入鱼际。其病实则手锐掌热,泻之;虚则欠呿,小便遗数,补之。去腕寸半,别走阳明也。手少阴之别络,名曰通里。去腕一寸,别走太阳,循经入于心中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十二经筋(节要)
足太阳之筋,起于足小趾,上结于踝,斜上结于膝;其下循足外侧,结于踵,上循跟,结于腘;其别者,结于腨外,上腘中内廉,与腘中并上结于臀,上侠脊上项,其支者,别入结于舌本;其直者,结于枕骨,上头,下颜,结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五脏募穴(聚英)
中府(肺募)巨阙(心募)期门(肝募)章门(脾募)京门(肾募)按《难经》云:“阳病行阴,故令募在阴(腹曰阴,募皆在腹)。”东垣曰:“凡治腹之募,皆为原气不足,从阴引阳,勿误也。”又曰:“六淫客邪,及上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八会
腑会中脘,脏会章门,筋会阳陵泉,髓会绝骨,血会膈俞,骨会大杼,脉会太渊,气会膻中。《难经》云:“热病在内者,取会之气穴也。”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看部取穴
《灵枢》杂症论:“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经,中部病取足太阴经,下部病取足厥阴经,前膺病取足阳明经,后背病取足太阳经。取经者,取经中之穴也。一病可用一二穴。”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治病要穴(医学入门)
针灸穴治大同,但头面诸阳之会。胸膈二火之地,不宜多灸。背腹阴虚有火者,亦不宜灸,惟四肢穴最妙。凡上体及当骨处,针入浅而灸宜少;凡下体及肉厚处,针可入深灸多无害。前经络注《素问》未载针灸分寸者,以此推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经外奇穴(杨氏)
内迎香:二穴。在鼻孔中。治目热暴痛,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。鼻准:二穴,在鼻柱尖上,专治鼻上生酒醉风,宜用三棱针出血。耳尖:二穴,在耳尖上,卷耳取尖上是穴。治眼生翳膜,用小艾炷五壮。聚泉:一穴。在舌上,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穴同名异类(聚英)
一穴二名:后顶:一名交冲。强间:一名大羽。窍阴:一名枕骨。脑户:一名合颅。曲鬓:一名曲发。脑空:一名颞颥。颅囟:一名颅息。听宫:一名多所闻。瘈脉:一名资脉。素髎:一名面正。水沟:一名人中。承浆:一名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八 ▪ 卷八·穴法(神应经)
神庭:在直鼻上,入发际五分。灸七壮,止七七壮。禁针。上星:在直鼻上,入发际一寸。针三分,以细三棱针,泄诸阳热气。灸三壮,不宜多;多则拔气上,目不明。顖会:在上星后一寸,有陷可容豆许。灸二七壮。前顶: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督脉
督脉经穴歌督脉中行二十七,长强腰俞阳关密,命门悬枢接脊中,筋缩至阳灵台逸,神道身柱陶道长,大椎平肩二十一,哑门风府脑户深,强间后顶百会率,前顶顖会上星圆,神庭素髎水沟窟,兑端开口唇中央,龈交唇内任督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督任要穴(杨氏)
督脉人病脊膂强痛,癫痫,背心热,狂走,鬼邪、目痛,大椎骨酸疼,斯乃督脉起于下极,并脊上行风府。起于尾闾,而生是病,可刺督脉人中穴。鼻柱下近孔陷中,针四分,灸亦可,不及针,昏晕及癫狂者甚效。任脉人病七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奇经八脉歌(医经小学)
督脉起自下极腧,并于脊里上风府,过脑额鼻入龈交,为阳脉海都纲要。任脉起于中极底,上腹循喉承浆里,阴脉之海妊所谓。冲脉出胞循脊中,从腹会咽络口唇,女人成经为血室,脉并少阴之肾经。与任督本于阴会,三脉并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奇经八脉(节要)
督脉者,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,女子入系廷孔,其孔溺孔之端也,其络循阴器,合篡间,绕篡后,别绕臀,至少阴,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,上股内后廉,贯脊属肾;与太阳起于目内眦,上额,交巅上,入络脑,还出别下项,循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十五络脉歌(医经小学)
人身络脉一十五,我今逐一从头举:手太阴络为列缺,手少阴络即通里,手厥阴络为内关,手太阳络支正是,手阳明络偏历当,手少阳络外关位,足太阳络号飞扬,足阳明络丰隆记,足少阳络为光明,足太阴络公孙寄,足少阴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十五络脉穴辨(医统)
十五络脉者,十二经之别络而相通焉者也。其余三络,为任督二脉之络,脾之大络,总统阴阳诸络,灌溉于脏腑者也。《难经》谓三络为阳蹻、阴蹻二络,常考之无穴可指。且二蹻亦非十四经之正也。《针灸节要》以为任络曰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十五络脉(节要)
手太阴之别络,名曰列缺。起于腕上分间,并太阴之经,直入掌中,散入鱼际。其病实则手锐掌热,泻之;虚则欠呿,小便遗数,补之。去腕寸半,别走阳明也。手少阴之别络,名曰通里。去腕一寸,别走太阳,循经入于心中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十二经筋(节要)
足太阳之筋,起于足小趾,上结于踝,斜上结于膝;其下循足外侧,结于踵,上循跟,结于腘;其别者,结于腨外,上腘中内廉,与腘中并上结于臀,上侠脊上项,其支者,别入结于舌本;其直者,结于枕骨,上头,下颜,结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五脏募穴(聚英)
中府(肺募)巨阙(心募)期门(肝募)章门(脾募)京门(肾募)按《难经》云:“阳病行阴,故令募在阴(腹曰阴,募皆在腹)。”东垣曰:“凡治腹之募,皆为原气不足,从阴引阳,勿误也。”又曰:“六淫客邪,及上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八会
腑会中脘,脏会章门,筋会阳陵泉,髓会绝骨,血会膈俞,骨会大杼,脉会太渊,气会膻中。《难经》云:“热病在内者,取会之气穴也。”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看部取穴
《灵枢》杂症论:“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经,中部病取足太阴经,下部病取足厥阴经,前膺病取足阳明经,后背病取足太阳经。取经者,取经中之穴也。一病可用一二穴。”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治病要穴(医学入门)
针灸穴治大同,但头面诸阳之会。胸膈二火之地,不宜多灸。背腹阴虚有火者,亦不宜灸,惟四肢穴最妙。凡上体及当骨处,针入浅而灸宜少;凡下体及肉厚处,针可入深灸多无害。前经络注《素问》未载针灸分寸者,以此推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经外奇穴(杨氏)
内迎香:二穴。在鼻孔中。治目热暴痛,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。鼻准:二穴,在鼻柱尖上,专治鼻上生酒醉风,宜用三棱针出血。耳尖:二穴,在耳尖上,卷耳取尖上是穴。治眼生翳膜,用小艾炷五壮。聚泉:一穴。在舌上,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七 ▪ 卷七·穴同名异类(聚英)
一穴二名:后顶:一名交冲。强间:一名大羽。窍阴:一名枕骨。脑户:一名合颅。曲鬓:一名曲发。脑空:一名颞颥。颅囟:一名颅息。听宫:一名多所闻。瘈脉:一名资脉。素髎:一名面正。水沟:一名人中。承浆:一名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八 ▪ 卷八·穴法(神应经)
神庭:在直鼻上,入发际五分。灸七壮,止七七壮。禁针。上星:在直鼻上,入发际一寸。针三分,以细三棱针,泄诸阳热气。灸三壮,不宜多;多则拔气上,目不明。顖会:在上星后一寸,有陷可容豆许。灸二七壮。前顶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