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针灸大成》
【明朝】 杨继洲
目录分页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调经论
黄帝问曰:“有余不足,余已闻虚实之形,不知其何以生?”歧伯曰:“气血以并,阴阳相倾,气乱于卫,血逆于经。血气离居,一实一虚。血并于阴,气并于阳,故为惊狂;血并于阳,气并于阴,乃为炅中;血并于上,气并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缪刺论
黄帝问曰:“余闻缪刺,未得其意,何谓缪刺?”歧伯对曰:“夫邪客于皮毛,入舍于孙络,留而不去,闭塞不通,不得入于经,流溢于大络,而生奇病也。夫邪客大络者,左注右,右注左,上下左右与经相干,而布于四末,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经刺论
歧伯曰:“夫邪之客于形也,必先舍于皮毛,留而不去,入舍于孙脉,留而不去,入舍于络脉,留而不去,入舍于经脉,内连五脏,散于肠胃,阴阳俱感,五脏乃伤,此邪之从皮毛而入,极于五脏之次也。如此则治其经焉。凡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巨刺论
巨刺刺经脉,缪刺刺络脉,所以别也。歧伯曰:“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,则巨刺之。邪客于经,左盛则右病,右盛则左病,亦有移易者,左痛未已,而右脉先病,如此者,必巨刺之,必中其经,非络脉也。”手足阴阳流注论歧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卫气行论
黄帝问曰:“卫气之在于身也,上下往来不以期,候气而刺之,奈何?”伯高曰:“分有多少,日有长短,春秋冬夏,各有分理,然后常以平旦为纪,以夜尽为始。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,二十五刻者,半日之度也,常如是无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诊要经终论
黄帝问曰:“诊要何如?”歧伯对曰:“正月、二月、天气始方,地气始发,人气在肝;三月、四月,天气正方,地气定发,人气在脾;五月、六月,天气盛,地气高,人气在头;七月、八月,阴气始杀,人气在肺;九月、十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刺禁论
黄帝问曰:“愿闻禁数?”歧伯曰:“脏有要害,不可不察。肝生于左,肺藏于右,心部于表,肾治于里,脾谓之使,胃为之市。膈肓之上,中有父母,七节之旁,中有小心,谓肾神,从之有福,逆之有咎。刺中心,一日死,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刺法论
黄帝问曰:“人虚即神游失守位,使鬼神外干,是致夭亡,何以全真?愿闻刺法。”歧伯曰:“神移失守,虽在其体,然不致死,或有邪干,故令夭寿。只如厥阴失守,天已虚,人气肝虚,感天重虚,即魂游于上。邪干厥阴大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五刺应五脏论
歧伯曰:“凡刺有五,以应五脏。一曰半刺者,浅内而疾发,无针肉,如拔毛状,以取皮气,以应肺也。二曰豹文刺者,左右前后针之,中脉,以取经络之血,以应心也。三曰关刺者,直刺左右尽筋上,以取筋痹,慎无出血,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九刺应九变论
歧伯曰:“凡刺有九,以应九变。一曰输刺者,刺诸经荣输、脏腧也。二曰远道刺者,病在上取之下,刺腑腧也。三曰经刺者,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。四曰络刺者,刺小络血脉也。五曰分刺者,刺分肉间也。六曰大泻刺者,刺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十二刺应十二经论
歧伯曰:“凡刺有十二,以应十二经。一曰偶刺者,以手直心若背,直痛所,一刺前,一刺后,以治心痹。二曰报刺者,刺痛无常处。上下行者,直内无拔针,以左手随病所按之,乃出针复刺也。三曰恢刺者,直刺傍之举之前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手足阴阳经脉刺论
歧伯曰:“足阳明,五脏六腑之海也。其脉大,血多气盛,壮热,刺此者,不深弗散,不留弗泻也。足阳明,刺深六分,留十呼。足太阳,深五分,留七呼。足少阳,深四分,留五呼。足太阴,深三分,留四呼。足少阴,深二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标本论
歧伯曰:“先病而后逆者,治其本;先逆而后病者,治其本;先寒而后生病者,治其本;先病而后生寒者,治其本;先热而后生病者,治其本;先泄而后生他病者,治其本,必且调之,乃治其它病。先病而后中满者,治其标;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难经
一难曰:十二经皆有动脉。独取寸口,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,何谓也?十二经皆有动脉者,如手太阴脉动:中府、云门、天府、侠白;手阳明脉动:合谷、阳溪;手少阴脉动:极泉;手太阳脉动:天窗;手厥阴脉动:劳...
-
《针灸大成》 卷二 ▪ 卷二·周身经穴赋(医经小学)
手太阴兮大指侧,少商、鱼际兮太渊穴。经渠兮列缺,孔最兮尺泽。侠白共天府为邻,云门与中府相接。手阳明兮,大肠之经。循商阳兮,二三而行。历合谷、阳溪之溪,过偏历、温溜之滨。下廉、上廉、三里而近,曲池、肘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调经论
黄帝问曰:“有余不足,余已闻虚实之形,不知其何以生?”歧伯曰:“气血以并,阴阳相倾,气乱于卫,血逆于经。血气离居,一实一虚。血并于阴,气并于阳,故为惊狂;血并于阳,气并于阴,乃为炅中;血并于上,气并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缪刺论
黄帝问曰:“余闻缪刺,未得其意,何谓缪刺?”歧伯对曰:“夫邪客于皮毛,入舍于孙络,留而不去,闭塞不通,不得入于经,流溢于大络,而生奇病也。夫邪客大络者,左注右,右注左,上下左右与经相干,而布于四末,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经刺论
歧伯曰:“夫邪之客于形也,必先舍于皮毛,留而不去,入舍于孙脉,留而不去,入舍于络脉,留而不去,入舍于经脉,内连五脏,散于肠胃,阴阳俱感,五脏乃伤,此邪之从皮毛而入,极于五脏之次也。如此则治其经焉。凡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巨刺论
巨刺刺经脉,缪刺刺络脉,所以别也。歧伯曰:“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,则巨刺之。邪客于经,左盛则右病,右盛则左病,亦有移易者,左痛未已,而右脉先病,如此者,必巨刺之,必中其经,非络脉也。”手足阴阳流注论歧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卫气行论
黄帝问曰:“卫气之在于身也,上下往来不以期,候气而刺之,奈何?”伯高曰:“分有多少,日有长短,春秋冬夏,各有分理,然后常以平旦为纪,以夜尽为始。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,二十五刻者,半日之度也,常如是无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诊要经终论
黄帝问曰:“诊要何如?”歧伯对曰:“正月、二月、天气始方,地气始发,人气在肝;三月、四月,天气正方,地气定发,人气在脾;五月、六月,天气盛,地气高,人气在头;七月、八月,阴气始杀,人气在肺;九月、十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刺禁论
黄帝问曰:“愿闻禁数?”歧伯曰:“脏有要害,不可不察。肝生于左,肺藏于右,心部于表,肾治于里,脾谓之使,胃为之市。膈肓之上,中有父母,七节之旁,中有小心,谓肾神,从之有福,逆之有咎。刺中心,一日死,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刺法论
黄帝问曰:“人虚即神游失守位,使鬼神外干,是致夭亡,何以全真?愿闻刺法。”歧伯曰:“神移失守,虽在其体,然不致死,或有邪干,故令夭寿。只如厥阴失守,天已虚,人气肝虚,感天重虚,即魂游于上。邪干厥阴大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五刺应五脏论
歧伯曰:“凡刺有五,以应五脏。一曰半刺者,浅内而疾发,无针肉,如拔毛状,以取皮气,以应肺也。二曰豹文刺者,左右前后针之,中脉,以取经络之血,以应心也。三曰关刺者,直刺左右尽筋上,以取筋痹,慎无出血,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九刺应九变论
歧伯曰:“凡刺有九,以应九变。一曰输刺者,刺诸经荣输、脏腧也。二曰远道刺者,病在上取之下,刺腑腧也。三曰经刺者,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。四曰络刺者,刺小络血脉也。五曰分刺者,刺分肉间也。六曰大泻刺者,刺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十二刺应十二经论
歧伯曰:“凡刺有十二,以应十二经。一曰偶刺者,以手直心若背,直痛所,一刺前,一刺后,以治心痹。二曰报刺者,刺痛无常处。上下行者,直内无拔针,以左手随病所按之,乃出针复刺也。三曰恢刺者,直刺傍之举之前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手足阴阳经脉刺论
歧伯曰:“足阳明,五脏六腑之海也。其脉大,血多气盛,壮热,刺此者,不深弗散,不留弗泻也。足阳明,刺深六分,留十呼。足太阳,深五分,留七呼。足少阳,深四分,留五呼。足太阴,深三分,留四呼。足少阴,深二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标本论
歧伯曰:“先病而后逆者,治其本;先逆而后病者,治其本;先寒而后生病者,治其本;先病而后生寒者,治其本;先热而后生病者,治其本;先泄而后生他病者,治其本,必且调之,乃治其它病。先病而后中满者,治其标;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一 ▪ 卷一·难经
一难曰:十二经皆有动脉。独取寸口,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,何谓也?十二经皆有动脉者,如手太阴脉动:中府、云门、天府、侠白;手阳明脉动:合谷、阳溪;手少阴脉动:极泉;手太阳脉动:天窗;手厥阴脉动:劳...
《针灸大成》 卷二 ▪ 卷二·周身经穴赋(医经小学)
手太阴兮大指侧,少商、鱼际兮太渊穴。经渠兮列缺,孔最兮尺泽。侠白共天府为邻,云门与中府相接。手阳明兮,大肠之经。循商阳兮,二三而行。历合谷、阳溪之溪,过偏历、温溜之滨。下廉、上廉、三里而近,曲池、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