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呻吟语》

【明朝】 吕坤

《呻吟语》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(1536—1618)所著的语录体、箴言体的小品文集,刊刻于1593(明万历二十一年),时吕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抚。 《呻吟语》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,他在原序中称:“呻吟,病声也,呻吟语,病时疾痛语也。”故以“呻吟语”命名。全书共分六卷,前三卷为内篇;后三卷为外篇,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、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。 《呻吟语》是吕坤的代表作,该书立足儒学,积极用世
吕坤《呻吟语》
《呻吟语》 【明朝】 吕坤

《呻吟语》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(1536—1618)所著的语录体、箴言体的小品文集,刊刻于1593(明万历二十一年),时吕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抚。 《呻吟语》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,他在原序中称:“呻吟,病声也,呻吟语,病时疾痛语也。”故以“呻吟语”命名。全书共分六卷,前三卷为内篇;后三卷为外篇,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、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。

《呻吟语》是吕坤的代表作,该书立足儒学,积极用世,关乎治国修身,处事应物,言简意赅,洞彻精微,影响很大。尹会一称其:“推堪人情物理,研辨内外公私,痛切之至,令人当下猛省,奚啻砭骨之神针,苦口之良剂”。申涵光称:“不可不常看。”有现代学者誉其为:“古今罕见的修身持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性书籍”。

内容简介

《呻吟语》,作者是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、哲学家吕坤,是一部探讨人生哲理的笔记合集。该书一共六卷,前三卷为内篇,后三卷为外篇,内篇分为性命、存心、伦理、谈道、修身、问学、应务、养生,外篇分为天地、世运、圣贤、品藻、治道、人情、物理、广喻、词章等十七篇。涉猎广泛,体悟性强。反映出作者对社会、政治、世情的体验,对真理的不懈求索。其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和对当时衰落的政治、社会风气的痛恶。表现出其权变、实用、融通诸家的思想。《呻吟语》是随得随录的随笔式语录体,行文灵活,文之长短,形随意移;儒为根底,兼采众慧,亦庄亦谐;寓言性、文学性、趣味性、哲理性强,语言“简重真切”。

《呻吟语》大体以儒家思想为基础,包容吸纳了道家、法家、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,加上作者本人的宦海沉浮以及对人世冷暖沧桑的独特感受。全书内容,基本上是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,提出了兴利除弊、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,从而对人生、国家以及天地宇宙的各种现象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,特别是修身养性方面,作者较深层次地论述了其独特的看法。

创作背景

《呻吟语》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。《呻吟语》原序中称:“呻吟,病声也,呻吟语,病时疾痛语也。”“三十年来,所志《呻吟语》凡若干卷,携以自药。”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。这是书名作《呻吟语》的原因,至于为什么要呻吟,那是可以在作者吕坤在《忧危疏》中的话来总结,即是:“当天下之势,乱象已形,而乱机未动。天下之人,乱心已辨而乱人未倡厥”。大意是:天下虽然表面安定,但已然乱象丛生,人心亦已乱,社会病入膏肓。这是作此书创作时的社会背景。

而在作者个人方面,1563(嘉靖四十二年癸亥),即吕坤28岁时始撰《呻吟语》(注:序中言“三十年来,所志《呻吟语》凡若干卷”,倒推)。这期间吕坤见证了明世宗、穆宗的先后逝世,张居正赋役制度改革由盛而衰,以及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的继发生,吕坤个人也经历了丧父失母,为官清廉有异政,学问渊博有奇文的人生蜕变。这是作者创作时的个人经历背景。

《呻吟语序》中提及“司农大夫刘景泽,摄心缮性,平生无所呻吟,予甚爱之。顷共事雁门,各谈所苦”。即是作者和志同道合的刘景泽在互诉衷肠中,后者建议吕坤将《呻吟语》公之于人,并指出有“三益”:“医病者见子呻吟,起将死病;同病者见子呻吟,病各有病;未病者见子呻吟,谨未然病。”这3个好处,吕坤深表赞同,于是对作品进行删改,然后刊行出版。其实,也可以理解为吕坤借刘景泽之口说出自己撰写《呻吟语》的目的——对现实社会已“病”情况,希望以毕生学识为治“病”作出努力。

版本情况

《呻吟语》于1593年(明万历二十一年)成书付梓,此版本暂称“付梓版”。但是,在此之前,作者吕坤的底稿便曾被传钞流播,底稿传钞系统之版本暂称“祖钞版”。祖钞版由于流传面较广,且非一人一时所钞,传钞质量及分散子本等,都难以计量,现几无存世,但祖钞版些许内容可能已融入清后付梓版的子本,作为新刻印本的校勘、补充内容等。付梓版则流传有序,版本清晰。

《呻吟语》付梓版成书后,原版存于宁陵吕氏宗祠中。明、清代书坊因读者需要,不断刻印,现存世便有不少刻本。比较常见的有:明《呻吟语摘》本(二卷);1687年(清康熙二十六年),陆陇其正定本;1736年(清乾隆元年),陈宏谋《吕子节录》本;1794年(清乾隆五十九年),吕燕昭刻本;1827年(清道光七年),栗毓美等编刻的《吕子遗书》本;1480年(清道光20年),崇德堂刻本;等等。

以上各版本多是是以付梓版为底本,并酌辑作者吕坤的其他相关言论、或加前人按语、或补录新的资料汇编,并加入校勘、注释、各篇夹注等,因此,各版虽以付梓版原版刻引为主,但内容不尽相同,而成就亦见高下。一般认为,1827(道光七年)栗毓美等编刻的《吕子遗书》本成就最高,该本辑录完备、校勘亦精,因此当代出版的《呻吟语》多以其为底本,参考、汇编各本再行出版,如1993年,学苑出版社,王国轩、王秀梅注的《呻吟语》;如2007年,华夏出版社,《呻吟语正宗》;如2002年,江古籍出版社(现更名凤凰出版社),朱恒夫译注的《呻吟语(足本)》等。

评价鉴赏

《呻吟语》是人生哲学的格言、随笔。因是跨度三十年的心得笔记,并非一气呵成,外篇的许多内容难免与内篇重复。平心而论,其精彩部分多在内编。

《呻吟语》中谈人生、谈哲理、抨时弊,内容涉及人生修养、处世原则、兴邦治国、养生之道。行文中时常出现警言妙语、真知灼见。在修身方面,作者认为,“沉静最是美质,益心存而不放者”,而“任口恣情,即是清狂,亦非蓄德之器。”沉心静气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,潜心思虑而不放任;信口胡说,即是轻狂的表现,这样的人难以修养出好的品德。读到这里读者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心与口,看来要培养良好的品德,非得管理好这两个家伙才是。从这里也可见《呻吟语》文风朴实,几句平常话语,却道出了世间人们最易忽视与不愿承认的事实,与现代的“倒权威论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静心读下去,只觉胸中愈来愈广阔,眼前愈来愈明亮,平日生活中之烦恼琐事亦化作烟云惭惭散去。心,也净洁了不少。

申涵光《荆园小语》称:“吕新吾先生《呻吟语》,不可不常看。”《呻吟语》,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,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。它立足儒学,积极用世,关乎治国修身,处事应物,言简意赅,洞彻精微,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,以至于今。尹会一《吕语精粹序》称其“推堪人情物理,研辨内外公私,痛切之至,令人当下猛省,奚啻砭骨之神针,苦口之良剂”。

吕坤在《呻吟语》中革命性地提出了唯物主义的“气”说,称“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,更无别个”、“形者,气所附以凝结;气者,形所托以运动。无气则形不存,无气则气不住”、“气者形之精华,形者气之渣滓。故形中有气,无气则形不生;气中无形,有形则气不载。故有无形之气,无无气之形”。所谓“气”就是物质的存在,是万世常存的;“形”是物质的形态。“形”是可以毁灭的,而且是必然毁灭的,但“形”的毁灭并不意味着“气”的毁灭,它只是“气”向另一种形态的过渡。可以说,吕坤觉察了物质不灭的原理。 《呻吟语》中,还有力地批判了鬼神迷信思想和儒家宣扬的厚葬久丧思想。这在当时道学迷雾充塞学术界的情况下,吕坤能够这样做是很了不起的。

书籍影响

吕坤的《呻吟语》,开了明清救世启蒙思潮先河的名著,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个国家文字出版发行。不仅大陆,在香港、台湾亦有着重大影响,而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哥伦比亚、埃及等国家,它也有颇高的学术地位。 自明末始,吕坤及其著作《呻吟语》在中国政治、哲学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日本福冈女子大学疋田其佑教授曾亲临宁陵考察访问,并潜心研究吕坤著作,《中国思想通史》专门辟了阐述吕坤的章节。

查看该书籍完整介绍

目录分页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序 ▪ 序·序

    呻吟,病声也。呻吟语,病时语也。病中疾痛,惟病者知,难与他人道,亦惟病时觉,既愈,旋复忘也。予小子生而错弱善病,病时呻吟,辄志所苦以自恨,曰慎疾,无复病。已而弗慎,又复病,辄又志之。盖世病备经,不可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一 ▪ 卷一·礼集·性命

    心要如天平,称物时,物忙而衡不忙;物去时,即悬空在此。只恁静虚中正,何等自在!收放心,休要如追放豚,既入笠了,便要使他从容闲畅,无拘迫懊憹之状。若恨他难收,一向束缚在此,与放失同,何者?同归于无得也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一 ▪ 卷一·礼集·存心

    心要如天平,称物时,物忙而衡不忙;物去时,即悬空在此。只恁静虚中正,何等自在!收放心,休要如追放豚,既入笠了,便要使他从容闲畅,无拘迫懊憹之状。若恨他难收,一向束缚在此,与放失同,何者?同归于无得也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一 ▪ 卷一·礼集·伦理

    宇宙内大情种,男女居其第一。圣王不欲裁割而矫拂之,亦不能裁割矫拂也。故通之以不可已之情,约之以不可犯之礼,绳之以必不赦之法,使纵之而相安相久也。圣人亦不若是之亟也,故五伦中父子、君臣、兄弟、朋友,笃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一 ▪ 卷一·礼集·谈道

    大道有一条正路,进道有一定等级。圣人教人只示以一定之成法,在人自理会;理会得一步再说与一步,其第一步不理会到十分,也不说与第二步。非是苦人,等级原是如此。第一步差一寸,也到第二步不得。孔子于赐,才说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二 ▪ 卷二·乐集·修身

    六合是我底六合,那个是人?我是六合底我,那个是我?世上没个分外好底,便到天地位,万物育底功用,也是性分中应尽底事业。今人才有一善,便向人有矜色,便见得世上人都有不是,余甚耻之。若说分外好,这又是贤智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二 ▪ 卷二·乐集·问学

    学必相讲而后明,讲必相宜而后尽。孔门师友不厌穷问极言,不相然诺承顺,所谓审问明辨也。故当其时,道学大明,如拨云披雾,白日青天,无纤毫障蔽。讲学须要如此,无坚自是之心,恶人相直也。熟思审处,此四字德业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三 ▪ 卷三·射集·应务

    闲暇时留心不成,仓卒时措手不得。胡乱支吾,任其成败,或悔或不悔,事过后依然如昨世之人。如此者,百人而百也。凡事豫则立,此五字极当理会。道眼在是非上见,情眼在爱憎上见,物眼无别白,浑沌而已。实见得是时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三 ▪ 卷三·射集·养生

    夫水遏之,乃所以多之;泄之,乃所以竭之。惟仁者能泄。惟智者知泄。天地间之祸人者,莫如多;令人易多者,莫如美。美味令人多食,美色令人多欲,美声令人多听,美物令人多贪,美官令人多求,美室令人多居,美田令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四 ▪ 卷四·御集·天地

    湿温生物,湿热长物,燥热成物,凄凉杀物,严寒养物。湿温,冲和之气也;湿热,蒸发之气也;燥热,燔灼之气也;凄凉,杀气,阴壮而阳微也,严寒,敛气,阴外激而阳内培也。五气惟严寒最仁。浑厚,天之道也。是故处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四 ▪ 卷四·御集·世运

    势之所在,天地圣人不能违也。势来时即摧之,未必遽坏;势去时即挽之,未必能回。然而圣人每与势忤,而不肯甘心从之者,人事宜然也。世人贱老,而圣王尊之;世人弃愚,而君子取之;世人耻贫,而高士清之;世人厌淡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四 ▪ 卷四·御集·圣贤

    孔子是五行造身,两仪成性。其馀圣人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,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,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,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,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,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,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。气质既有所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四 ▪ 卷四·御集·品藻

    独处看不破,忽处看不破,劳倦时看不破,急遽仓卒时看不破,惊忧骤感时看不破,重大独当时看不破,吾必以为圣人。圣人做出来都是德性,贤人做出来都是气质,众人做出来都是习俗,小人做出来都是私欲。汉儒杂道,宋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五 ▪ 卷五·书集·治道

    庙堂之上,以养正气为先;海字之内,以养元气为本。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,则正气培矣;能使群黎百姓无腹诽之语,则元气固矣。此万世帝王保天下之要道也。六合之内,有一事一物相凌夺假借,而不各居其正位,不成...

  • 《呻吟语》 卷六 ▪ 卷六·数集·人情

    无所乐有所苦,即父子不相保也,而况民乎?有所乐无所苦,即戎狄且相亲也,而况民乎?世之人,闻人过失,便喜谈而乐道之;见人规已之过,既掩护之,又痛疾之;闻人称誉,便欣喜而夸张之;见人称人之善,既盖藏之,...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,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共7编、1260条,各编依次为总则、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婚>姻家庭、继承、侵权责任,以及附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