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
【汉朝】 司马迁
2003-3-7
丞相公孙弘者,齐?川国薛县人也,①字季。少时为薛狱吏,有?,免家贫,牧豕海上。年四十余,乃学春秋杂说。养后母孝谨。
注①索隐案:薛县属鲁国,汉置?川国,后割入齐也。正义表云?川国,文帝分齐置,都剧。括地志云:“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。故薛城在徐州滕县界。地理志云薛县属鲁国。”按:薛与剧隔兖州及太山,未详。公孙弘墓又在青州北鲁县西二十里也。
建元元年,天子初□位,招贤良文学之士。是时弘年六十,征以贤良为博士。
使匈奴,还报,不合上意,上怒,以为不能,弘乃病免归。
元光五年,有诏征文学,?川国复推上公孙弘。弘让谢国人曰:“臣已尝西应命,以不能罢归,愿更推选。”国人固推弘,弘至太常。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,百余人,弘第居下。策奏,天子擢弘对为第一。召入见,状貌甚丽,拜为博士。
是时通西南夷道,置郡,巴蜀民苦之,诏使弘视之。还奏事,盛毁西南夷无所用,上不听。
弘为人恢奇多闻,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,人臣病不俭节。弘为布被,食不重肉。后母死,服丧三年。每朝会议,开陈其端,令人主自择,不肯面折庭争。
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,辩论有余,习文法吏事,而又缘饰以儒术,①上大说之。二岁中,②至左内史。弘奏事,有不可,不庭辩之。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闲,汲黯先发之,弘推其后,天子常说,所言皆听,以此日益亲贵。尝与公卿约议,至上前,皆倍其约以顺上旨。汲黯庭诘弘曰:“齐人多诈而无情实,始与臣等建此议,今皆倍之,不忠。”上问弘。弘谢曰:“夫知臣者以臣为忠,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。”上然弘言。左右幸臣每毁弘,上益厚遇之。
注①索隐谓以儒术饰文法,如衣服之有领缘以为饰也。
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一云一岁。”
元朔三年,张欧免,以弘为御史大夫。是时通西南夷,东置沧海,北筑朔方之郡。弘数谏,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,愿罢之。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。发十策,弘不得一。①弘乃谢曰:“山东鄙人,不知其便若是,愿罢西南夷?沧海而专奉朔方。”上乃许之。
注①集解韦昭曰:“以弘之才,非不能得一也,以为不可,不敢逆上耳。”索隐按:韦昭以弘之才非不能得一,以为不可,不敢逆上故耳。正义颜师古曰:“言其利害十条,弘无以应。”
汲黯曰:“弘位在三公,奉禄甚多。然为布被,此诈也。”上问弘。弘谢曰:“有之。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,然今日庭诘弘,诚中弘之病。夫以三公为布被,诚饰诈欲以钓名。且臣闻管仲相齐,有三归,侈拟于君,桓公以霸,亦上僭于君。晏婴相景公,食不重肉,妾不衣丝,齐国亦治,此下比于民。①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,而为布被,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,无差,诚如汲黯言。且无汲黯忠,陛下安得闻此言。”天子以为谦让,愈益厚之。卒以弘为丞相,封平津侯。②
注①索隐比音鼻。比者,近也。小颜音“比方”之“比”。
注②集解徐广曰:“大臣表曰元朔五年十一月乙丑,公孙弘为丞相。功臣表曰元朔*(三)**⑤*年十一月乙丑,封平津侯。”?案汉书,高成之平津乡也。
索隐案:汉书曰“汉兴,皆以列侯为丞相,弘本无爵,乃诏封弘高成之平津乡六百五十户为平津侯。丞相封侯,自弘始也”。
弘为人意忌,外宽内深。①诸尝与弘有却者,虽详与善,阴报其祸。杀主父偃,徙董仲舒于胶西,皆弘之力也。食一肉脱粟之饭。②故人所善宾客,仰衣食,弘奉禄皆以给之,家无所余。士亦以此贤之。
注①索隐谓弘外宽内深,意多有忌害也。
注②索隐案:一肉,言不兼味。脱粟,?脱谷而已,言不精凿也。
淮南?衡山谋反,治党与方急。弘病甚,自以为无功而封,位至丞相,宜佐明主填抚国家,使人由臣子之道。今诸侯有畔逆之计,此皆宰相奉职不称,恐窃病死,①无以塞责。乃上书曰:“臣闻天下之信道五,所以行之者三。②曰君臣,父子,兄弟,夫妇,长幼之序,此五者天下之信道也。智,仁,勇,此三者天下之通德,所以行之者也。故曰‘力行近乎仁,好问近乎智,知耻近乎勇’。知此三者,则知所以自治;知所以自治,然后知所以治人。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,此百世不易之道也。今陛下躬行大孝,鉴三王,建周道,兼文武,厉贤予禄,③量能授官。今臣弘罢驽之质,无汗马之劳,
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,封为列侯,致位三公。臣弘行能不足以称,素有负薪之病,恐先狗马填沟壑,终无以报德塞责。愿归侯印,乞骸骨,避贤者路。”天子报曰:“古者赏有功,?有德,守成尚文,遭遇右武,④未有易此者也。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,惧不能宁,惟所与共为治者,君宜知之。盖君子善善恶恶,*(君宜知之)*君若谨行,常在朕躬。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,⑤乃上书归侯,乞骸骨,是章朕之不德也。今事少闲,君其省思虑,一精神,辅以医药。”
因赐告牛酒杂帛。居数月,病有瘳,视事。
注①索隐案:人臣委质于君,死生由君。今若一朝病死,是窃死也。
注②索隐案:此语出子思子,今见礼记中庸篇。
注③集解徐广曰:“厉,一作‘广’也。”
注④索隐小颜云:“右亦上也。言遭遇乱时则上武也。”
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:“何恙,喻小疾不以时愈。”索隐恙,忧也。言罹霜露寒凉之疾,轻,何忧于病不止。礼曰“疾止复初”也。
元狩二年,弘病,竟以丞相终。①子度嗣为平津侯。度为山阳太守十余岁,坐法失侯。②
注①集解汉书曰:“年八十。”索隐汉书云凡为御史?丞相六岁,年八十终。
注②索隐汉书云坐不遣钜野令史成诣公车,论为城旦。元始中诏复弘后为关内侯也。
主父偃者,齐临?人也。学长短纵横之术,晚乃学易?春秋?百家言。游齐诸生闲,莫能厚遇也。齐诸儒生相与排摈,不容于齐。家贫,假贷无所得,乃北游燕?赵?中山,皆莫能厚遇,为客甚困。孝武元光元年中,以为诸侯莫足游者,乃西入关见?将军。?将军数言上,上不召。资用乏,留久,诸公宾客多厌之,乃上书阙下。朝奏,暮召入见。所言九事,其八事为律令,一事谏伐匈奴。其辞曰:
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,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,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。
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,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。
司马法曰: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;天下虽平,忘战必危。”天下既平,天子大凯,①春搜秋?,诸侯春振旅,秋治兵,所以不忘战也。②且夫怒者逆德也,兵者凶器也,争者末节也。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,故圣王重行之。夫务战胜穷武事者,未有不悔者也。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,蚕食天下,并吞战国,海内为一,功齐三代。务胜不休,欲攻匈奴,李斯谏曰:“不可。夫匈奴无城郭之居,委积之守,迁徙鸟举,难得而制也。轻兵深入,粮食必绝;踵粮以行,重不及事。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,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。胜必杀之,非民父母也。
靡?③中国,快心匈奴,非长策也。”秦皇帝不听,遂使蒙恬将兵攻胡,辟地千里,以河为境。地固泽*(咸)*卤,④不生五谷。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。暴兵露师十有余年,死者不可胜数,终不能?河而北。是岂人?不足,兵革不备哉?其势不可也。又使天下蜚刍挽粟,⑤起于黄???⑥琅邪负海之郡,转输北河,率三十钟而致一石。男子疾耕不足于粮?,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。百姓靡敝,孤寡老弱不能相养,道路死者相望,盖天下始畔秦也。
注①集解应劭曰:“大凯,周礼还师振旅之乐。”
注②集解宋均曰:“春秋少阳少阴,气弱未全,须人功而后用,士庶法之,教而后成,宗仁本义。天子诸侯必春秋讲武,简阅车徒,以顺时气,不忘战也。”
索隐按:宋均云“宗本仁义,助少阴少阳之气,因而教以简阅车徒”。
注③索隐靡音糜。?犹凋敝也。
注④集解徐广曰:“泽,一作‘斥’。”瓒曰:“其地多水泽,又有卤。”
注⑤集解文颖曰:“转刍谷就战是也。”
注⑥集解徐广曰:“?在东莱,音缒。”索隐县名,在东莱,音逐瑞反,注音缒。
及至高皇帝定天下,略地于边,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。御史成进谏曰:
“不可。夫匈奴之性,兽聚而鸟散,从之如搏影。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,臣窃危之。”高帝不听,遂北至于代谷,果有平城之围。高皇帝盖悔之甚,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,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。故兵法曰“兴师十万,日费千金”。夫秦常积?暴兵数十万人,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,亦适足以结怨深雠,不足以偿天下之费。夫上虚府库,下敝百姓,甘心于外国,非完事也。夫匈奴难得而制,非一世也。行盗侵驱,所以为业也,天性固然。上及虞夏殷周,固弗程督,禽兽畜之,不属为人。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,而下*(修)**[循]*近世之失,此臣之所大忧,百姓之所疾苦也。且夫兵久则变生,事苦则虑易。乃使边境之民?靡愁苦而有离心,将吏相疑而外市,①故尉佗?章邯得以成其私也。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,权分乎二子,此得失之效也。故周书曰“安危在出令,存亡在所用”。愿陛下详察之,少加意而熟虑焉。
注①集解张晏曰:“与外国交求利己,若章邯之比。”
是时赵人徐乐?①齐人严安②俱上书言世务,各一事。徐乐曰:
注①索隐乐音岳。
注②索隐按:本姓庄,避明帝讳,后并改“严”也。安及徐乐并拜郎中。乐后为中大夫。
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,不在于瓦解,古今一也。何谓土崩?秦之末世是也。
陈涉无千乘之尊,尺土之地,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,无乡曲之誉,非有孔?墨?曾子之贤,陶朱?猗顿之富也,然起穷巷,奋棘矜,①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,此其故何也?由民困而主不恤,下怨而上不知*(也)*,俗已乱而政不修,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。是之谓土崩。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。何谓瓦解?
吴?楚?齐?赵之兵是也。七国谋为大逆,号皆称万乘之君,带甲数十万,威足以严其境内,财足以劝其士民,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,此其故何也?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,当是之时,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?,故诸侯无境外之助。此之谓瓦解,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。由是观之,天下诚有土崩之势,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,陈涉是也。况三晋之君或存乎!天下虽未有大治也,诚能无土崩之势,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,吴?楚?齐?赵是也。况?臣百姓能为乱乎哉!此二体者,安危之明要也,贤主所留意而深察也。
注①集解矜音勤。索隐下音勤。矜,今戟柄。棘,戟也。
闲者关东五谷不登,年岁未复,民多穷困,重之以边境之事,推数循理而观之,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。不安故易动。易动者,土崩之势也。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,明于安危之机,修之庙堂之上,而销未形之患。其要,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。故虽有强国劲兵,陛下逐走兽,射蜚鸟,弘游燕之囿,淫纵恣之观,极驰骋之乐,自若也。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,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,而天下无宿忧。名何必汤武,俗何必成康!虽然,臣窃以为陛下天然之圣,宽仁之资,而诚以天下为务,则汤武之名不难侔,而成康之俗可复兴也。
此二体者立,然后处尊安之实,扬名广誉于当世,亲天下而服四夷,余恩遗德为数世隆,南面负?摄袂而揖王公,此陛下之所服也。臣闻图王不成,其敝足以安。安则陛
下何求而不得,何为而不成,何征而不服乎哉!严安上书曰:
臣闻周有天下,其治三百余岁,成康其隆也,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。及其衰也,亦三百余岁,故五伯更起。五伯者,常佐天子兴利除害,诛暴禁邪,匡正海内,以尊天子。五伯既没,贤圣莫续,天子孤弱,号令不行。诸侯恣行,强陵弱,?暴寡,田常篡齐,六卿分晋,并为战国,此民之始苦也。于是强国务攻,弱国备守,合从连横,驰车击毂,介?生虮虱,民无所告?。
及至秦王,蚕食天下,并吞战国,称号曰皇帝,主海内之政,坏诸侯之城,销其兵,铸以为钟?,①示不复用。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,逢明天子,人人自以为更生。向使秦缓其刑罚,薄赋敛,省繇役,贵仁义,贱权利,上笃厚,②下智巧,③变风易俗,化于海内,则世世必安矣。秦不行是风而*(修)**[循]*其故俗,为智巧权利者进,笃厚忠信者退;法严政峻,谄谀者?,日闻其美,意广心轶。欲肆威海外,乃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,辟地进境,戍于北河,蜚刍挽粟以随其后。又使尉*(佗)*屠睢④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,使监禄⑤凿渠运粮,深入越,越人遁逃。旷日持久,粮食绝乏,越人击之,秦兵大败。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。当是时,秦祸北构于胡,南挂于越,宿兵无用之地,进而不得退。行十余年,丁男被甲,丁女转输,苦不聊生,自经于道树,死者相望。
及秦皇帝崩,天下大叛。陈胜?吴广举陈,⑥武臣?张耳举赵,项梁举吴,田儋举齐,景驹举郢,周市举魏,韩广举燕,穷山通谷豪士并起,不可胜载也。
然皆非公侯之后,非长官之吏也。无尺寸之势,起闾巷,杖棘矜,应时而皆动,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,壤长地进,⑦至于霸王,时教使然也。秦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灭世绝祀者,穷兵之祸也。故周失之弱,秦失之强,不变之患也。
注①索隐下音巨。邹氏本作“?”,音同。
注②索隐上犹尚也,贵也。
注③索隐谓智巧为下也。
注④索隐案:尉,官也。他,赵他也,音徒何反。屠睢,人姓名。睢音虽。
注⑤集解韦昭曰:“监御史名禄也。”
注⑥索隐谓胜?广举兵于陈。举音如字。或音据,恐?也。下同。
注⑦集解张晏曰:“长,进益也。”
今欲招南夷,朝夜郎,降羌?,①略?州,②建城邑,深入匈奴,燔其茏城,③议
者美之。此人臣之利也,非天下之长策也。今中国无狗吠之惊,而外累于远方之备,靡敝国家,非所以子民也。行无穷之欲,甘心快意,结怨于匈奴,非所以安边也。祸结而不解,兵休而复起,近者愁苦,远者惊骇,非所以持久也。今天下锻甲砥剑,桥箭累弦,转输运粮,未见休时,此天下之所共忧也。夫兵久而变起,事烦而虑生。今外郡之地或几千里,列城数十,形束壤制,④旁胁诸侯,非公室之利也。上观齐晋之所以亡者,公室卑削,六卿大盛也;下观秦之所以灭者,严法刻深,欲大无穷也。今郡守之权,非特六卿之重也;地几千里,非特闾巷之资也;甲兵器械,非特棘矜之用也:以遭万世之变,则不可称讳也。
注①索隐?,白北反,又皮逼反。
注②集解如淳曰:“东夷也。”索隐?州,地名,即古?貊国也。音纡废反。
注③索隐匈奴城名,音龙。燔音烦。燔,烧也。
注④集解服虔曰:“言所束在郡守,土壤足以专民制。”苏林曰:“言其土地形势足以束制其民也。”索隐案:谓地形及土壤皆束制在诸侯也。
书奏天子,天子召见三人,谓曰:“公等皆安在?何相见之晚也!”①于是上乃拜主父偃?徐乐?严安为郎中。*[偃]*数见,上疏言事,诏拜偃为谒者,迁*(乐)*为中大夫。一岁中四迁偃。
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它史记本皆不见严安,此旁所?者,皆取汉书耳。然汉书不宜乃容大异,或写史记承阙脱也。”索隐?音撰。
偃说上曰:“古者诸侯不过百里,强弱之形易制。今诸侯或连城数十,地方千里,缓则骄奢易为淫乱,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。今以法割削之,则逆节萌起,前日□错是也。今诸侯子弟或十数,而适嗣代立,余虽骨肉,无尺寸地封,则仁孝之道不宣。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,以地侯之。彼人人喜得所愿,上以德施,实分其国,不削而稍弱矣。”于是上从其计。①又说上曰:“茂陵初立,天下豪桀并兼之家,乱?之民,皆可徙茂陵,内实京师,外销奸猾,此所谓不诛而害除。”上又从其计。
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元朔二年,始令诸侯王分封子弟也。”
尊立?皇后,及发燕王定国阴事,盖偃有功焉。大臣皆畏其口,赂遗累千金。
人或说偃曰:“太横矣。”主父曰:“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,身不得遂,亲不以为子,昆弟不收,宾客□我,我□日久矣。且丈夫生不五鼎食,死即五鼎烹耳。
吾日暮途远,故倒行暴施之。”①
注①索隐按:偃言吾日暮途远,恐赴前途不跌,故须倒行而逆施,乃可及耳。
今此本作“暴”。暴者,言已困久得申,须急暴行事以快意也。暴者,卒也,急也。
偃盛言朔方地肥饶,外阻河,蒙恬城之以逐匈奴,内省转输戍漕,广中国,灭胡之本也。上览其说,下公卿议,皆言不便。公孙弘曰:“秦时常发三十万?筑北河,终不可就,已而□之。”主父偃盛言其便,上竟用主父计,立朔方郡。
元朔二年,主父言齐王内淫佚行僻,上拜主父为齐相。至齐,遍召昆弟宾客,散五百金予之,数之曰:“始吾贫时,昆弟不我衣食,宾客不我内门;今吾相齐,诸君迎我或千里。吾与诸君绝矣,毋复入偃之门!”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,王以为终不得脱罪,恐效燕王论死,乃自杀。有司以闻。
主父始为布衣时,尝游燕?赵,及其贵,发燕事。赵王恐其为国患,欲上书言其阴事,为偃居中,不敢发。及为齐相,出关,□使人上书,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,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。及齐王自杀,上闻大怒,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,乃征下吏治。主父服受诸侯金,实不劫王令自杀。上欲勿诛,是时公孙弘为御史大夫,乃言曰:“齐王自杀无后,国除为郡,入汉,主父偃本首恶,陛下不诛主父偃,无以谢天下。”乃遂族主父偃。
主父方贵幸时,宾客以千数,及其族死,无一人收者,唯独?孔车①收葬之。
天子后闻之,以为孔车长者也。
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孔车,?人也。沛有?县。”索隐?,户交反。按:县名,在
沛。车,尺奢反。
太史公曰:公孙弘行义虽修,然亦遇时。汉兴八十余年矣,①上方乡文学,招俊?,以广儒墨,弘为举首。主父偃当路,诸公皆誉之,及名败身诛,士争言其恶。悲夫!
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汉初至元朔二年八十年也。”
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:①“盖闻治国之道,富民为始;富民之要,在于节俭。孝经曰‘安上治民,莫善于礼’。‘礼,与奢也宁俭’。昔者管仲相齐桓,霸诸侯,有九合一匡之功,而仲尼谓之不知礼,以其奢泰侈拟于君故也。夏禹卑宫室,恶衣服,后圣不循。由此言之,治之盛也,德优矣,莫高于俭。俭化俗民,则尊卑之序得,而骨肉之恩亲,争讼之原息。斯乃家给人足,刑错之本也欤?可不务哉!夫三公者,百寮之率,万民之表也。未有树直表而得曲影者也。孔子不云乎,‘子率而正,孰敢不正’。‘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’。维汉兴以来,股肱宰臣身行俭约,轻财重义,较然着明,②未有若故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者也。位在丞相而为布被,脱粟之饭,不过一肉。故人所善宾客皆分奉禄以给之,无有所余。诚内自克约而外从制。汲黯诘之,乃闻于朝,此可谓减于制度③而可施行者也。德优则行,否则止,与内奢泰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。
以病乞骸骨,孝武皇帝□制曰‘赏有功,?有德,善善恶恶,君宜知之。其省思虑,
存精神,辅以医药’。赐告治病,牛酒杂帛。居数月,有瘳,视事。至元狩二年,竟以善终于相位。夫知臣莫若君,此其效也。弘子度嗣爵,后为山阳太守,坐法失侯。夫表德章义,所以率俗厉化,圣王之制,不易之道也。其赐弘后子孙之次当为后者爵关内侯,食邑三百户,征诣公车,上名尚书,朕亲临拜焉。”
注①集解徐广曰:“此诏是平帝元始中王元后诏,后人写此及班固所称,以续卷后。”索隐按:徐广云“此是平帝元始中诏,以续卷后”,则又非褚先生所录也。
注②索隐较音角。较,明也。
注③集解应劭曰:“礼,贵有常尊,衣服有常品。”
班固称曰:公孙弘?卜式?儿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,①远?羊豕之闲,②非遇
其时,焉能致此位乎?是时汉兴六十余载,海内?安,③府库充实,而四夷未宾,制度多阙,上方欲用文武,求之如弗及。始以蒲轮迎枚生,④见主父而叹息。⑤?臣慕向,异人并出。卜式试于刍牧,弘羊擢于贾竖,?青奋于奴仆,日?出于降虏,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。汉之得人,于兹为盛。
儒雅则公孙弘?董仲舒?儿宽,笃行则石建?石庆,质直则汲黯?卜式,推贤则韩安国?郑当时,定令则赵禹?张汤,文章则司马迁?相如,滑稽则东方朔?枚皋,应对则严助?朱买臣,历数则唐都?落下闳,协律则李延年,运筹则桑弘羊,奉使则张骞?苏武,将帅则?青?霍去病,受遗则霍光?金日?。其余不可胜纪。是以兴造功业,制度遗文,后世莫及。孝宣承统,纂修洪业,亦讲论六?,招选茂异,而萧望之?梁丘贺?夏侯胜?韦玄成?严彭祖?尹更始以儒术进,刘向?王?以文章显。将相则张安世?赵充国?魏相?邴吉?于定国?杜延年,治民则黄霸?王成?龚遂?郑弘?邵信臣?韩延寿?尹翁归?赵广汉之属,皆有功?见述于后。累其名臣,亦其次也。
注①集解李奇曰:“渐,进也。鸿一举而进千里者,羽翼之材也。弘等皆以大材,初为俗所薄,若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也。”索隐按:谓公孙弘等未遇,为时所轻,若飞鸿之未渐,受困于燕雀也。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?
注②集解韦昭曰:“远?谓耕牧在于远方。”索隐案:公孙弘牧豕,卜式牧羊也。
注③索隐?,理也。
注④索隐案:谓枚乘也。汉始迎申公,亦以蒲轮。谓以蒲裹车轮,恐伤草木也。且蒲是草之美者,故礼有“蒲璧”,盖画蒲于轮以为荣饰也。
注⑤索隐案:上文严安等上书,上曰“公等安在,何相见之晚”是也。
【索隐述赞】平津巨儒,晚年始遇。外示宽俭,内怀嫉妒。宠备荣爵,身受肺腑。主父推恩,观时设度。生食五鼎,死非时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