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朝】

杜甫(公元712年-公元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祖籍襄阳,生于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
杜甫创作了《望》、《北征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等名作。759年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  •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此老已云殁,邻人嗟亦休。竟无宣室召,徒有茂陵求。妻子寄他食,园林非昔游。空馀繐帷在,淅淅野风秋。遂有山阳作,多惭鲍叔知。素交零落尽,白首泪双垂。

  • 寄邛州崔录事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邛州崔录事,闻在果园坊。久待无消息,终朝有底忙。应愁江树远,怯见野亭荒。浩荡风尘外,谁知酒熟香。

  • 王录事许修草堂赀不到,聊小诘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为嗔王录事,不寄草堂赀。昨属愁春雨,能忘欲漏时。

  • 归来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客里有所过,归来知路难。开门野鼠走,散帙壁鱼干。洗杓开新酝,低头拭小盘。凭谁给麹蘖,细酌老江干。

  •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名参汉望苑,职述景题舆。巫峡将之郡,荆门好附书。远行无自苦,内热比何如。正是炎天阔,那堪野馆疏。黄牛平驾浪,画鹢上凌虚。试待盘涡歇,方期解缆初。闷能过小径,自为摘嘉蔬。渚柳元幽僻,村花不扫除。宿阴繁素柰,过雨乱红蕖。寂寂夏先晚,泠泠风有馀。江清心可莹,竹冷发堪梳。直作移巾几,秋帆发弊庐。

  • 黄河二首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黄河北岸海西军,椎鼓鸣钟天下闻。铁马长鸣不知数,胡人高鼻动成群。黄河西岸是吾蜀,欲须供给家无粟。愿驱众庶戴君王,混一车书弃金玉。

  •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关内昔分袂,天边今转蓬。驱驰不可说,谈笑偶然同。道术曾留意,先生早击蒙。家家迎蓟子,处处识壶公。长啸峨嵋北,潜行玉垒东。有时骑猛虎,虚室使仙童。发少何劳白,颜衰肯更红。望云悲轗轲,毕景羡冲融。丧乱形仍役,凄凉信不通。悬旌要路口,倚剑短亭中。永作殊方客,残生一老翁。相哀骨可换,亦遣驭清风。

  • 寄董卿嘉荣十韵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闻道君牙帐,防秋近赤霄。下临千雪岭,却背五绳桥。海内久戎服,京师今晏朝。犬羊曾烂熳,宫阙尚萧条。猛将宜尝胆,龙泉必在腰。黄图遭污辱,月窟可焚烧。会取干戈利,无令斥候骄。居然双捕虏,自是一嫖姚。落日思轻骑,高天忆射雕。云台画形像,皆为扫氛妖。

  •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往往虽相见,飘飘愧此身。不关轻绂冕,俱是避风尘。一别星桥夜,三移斗柄春。败亡非赤壁,奔走为黄巾。子去何潇洒,余藏异隐沦。书成无过雁,衣故有悬鹑。恐惧行装数,伶俜卧疾频。晓莺工迸泪,秋月解伤神。会面嗟黧黑,含凄话苦辛。接舆还入楚,王粲不归秦。锦里残丹灶,花溪得钓纶。消中只自惜,晚起索谁亲。伏柱闻周史,乘槎有汉臣。鸳鸿不易狎,龙虎未宜驯。客则挂冠至,交非倾盖新。由来意气合,直取性情真。浪迹同生死,无心

  • 归雁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东来万里客,乱定几年归。肠断江城雁,高高正北飞。

  • 春归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苔径临江竹,茅檐覆地花。别来频甲子,倏忽又春华。倚杖看孤石,倾壶就浅沙。远鸥浮水静,轻燕受风斜。世路虽多梗,吾生亦有涯。此身醒复醉,乘兴即为家。

  • 登楼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北极朝廷终不改,西山寇盗莫相侵。可怜后主还祠庙,日暮聊为梁甫吟。

  • 答杨梓州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闷到房公池水头,坐逢杨子镇东州。却向青溪不相见,回船应载阿戎游。

  • 得房公池鹅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房相西亭鹅一群,眠沙泛浦白于云。凤凰池上应回首,为报笼随王右军。

  • 舟前小鹅儿

    【唐朝】 杜甫

    鹅儿黄似酒,对酒爱新鹅。引颈嗔船逼,无行乱眼多。翅开遭宿雨,力小困沧波。客散层城暮,狐狸奈若何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,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共7编、1260条,各编依次为总则、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婚>姻家庭、继承、侵权责任,以及附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