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》
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,迅速解放了南京、上海等城市,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6月15日在北平隆重开幕。为了尽快完成各项有关工作,周恩来同志次日主持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,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专门小组,同时开展工作。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,是负责研究草拟国旗、国徽、国歌、纪年、国都等方案。组长为马叙伦,副组长是叶剑英(不久增加沈雁冰主持日常工作),组员有张奚若、田汉、马寅初、郑振铎、郭沫若、翦伯赞、钱三强、蔡畅、李立三、张澜、陈嘉庚、欧阳予倩、廖承志共16人。由彭光涵担任小组秘书兼任会议记录。国旗、国徽、国歌的征集启事(草案)经周恩来同志审批,7月10日送新政协常委会批准后,7月15日至26日在《人民日报》等报刊上连续刊登了8天,国内各地的报纸、香港以及海外华侨的报纸都纷纷转载。征集启事刊出后,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。投稿者来自工、农、商、学、兵各阶层以及学者、艺术家、高级干部(郭沫若的应征歌词稿《新华颂》,后来发表在同年10月1日的《人民日报》上);地域包括解放区(以北平、上海与东北地区为多),尚待解放的地区,以及海外。到8月20日为止,共收到国歌歌词632件,国歌词谱694首。为此,第六小组专门在北京饭店的413房间设置了选阅室,分类陈列各地寄来的应征稿件。小组成员和专家差不多天天来进行审阅和评眩筹备会议期间,第六小组关于国歌的讨论中,大家认为应征稿虽然很多,可是都感到不理想,而短时间内要创作出理想的国歌词、谱是很困难的。于是大部分人倾向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,以田汉作词、聂耳作曲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(原为上海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拍摄的电影片《风云儿女》的主题歌,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流传)为国歌。最早建议用此曲作为国歌的是周恩来同志。7月初审批“征集条例启事”时,他就说:我个人的意见最好就用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为国歌,不过你们大家可以讨论,再征求一下群众的意见。应征稿中果然也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建议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后,筹备会议第六小组同日向会议主席团提交的关于国旗、国徽、国歌方案的报告中称:……经本组慎重研讨,认为此次征集之国歌稿件,足以应选者尚少,必须再行有计划地征集一次,非最近时期内可以完成。9月22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,成立由各界人士共55人组成的第一届政协的国旗、国徽、国歌、首都、纪年审查委员会(召集人仍为马叙伦),继续办理有关事宜。新政协的全体600余位代表,9月23日分成11个小组讨论国旗、国徽、国歌等方案。各个小组讨论得都非常认真、热烈,特别是关于国旗图案的选择。对于国歌主要还是前面的那些意见。新中国成立在即,可是国旗、国歌等关系到开国典礼的一些重要事宜还久议不决,于是由毛泽东、周恩来出面,9月25日傍晚在中南海丰泽园宴请各民主党派及文化界人士。晚上8时就在毛泽东的住处———丰泽园的会议室,召开了一次协商国旗、国歌等问题的座谈会(毛泽东、周恩来审定工作人员拟定的出席者名单时,特意删去了几位共产党员,增加了一些党外与文化界人士)。当晚出席会议的有郭沫若、沈雁冰、黄炎培、陈嘉庚、张奚若、马叙伦、田汉、李立三、洪深、艾青、马寅初、柯仲平、梁思成、徐悲鸿、马思聪、吕骥、贺绿汀等人。由彭光涵担任会议记录。关于国歌的讨论方面,马叙伦首先介绍以前议论的情况。他说:新政府就要成立,国歌目前一下还制不出来,是否可用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暂代国歌。李立三说:这歌的曲子很好,但歌词中有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”不妥,最好词修改一下。张奚若、梁思成都说:这是历史的产物,为保持完整性,词曲都不要修改。徐悲鸿说:该进行曲只能暂代国歌。郭沫若说:我赞成暂用它当国歌,因为它不但中国人民会唱,而且外国人民也会唱。但是歌词修改一下好些。黄炎培说:我觉得词不改好些。田汉说:该曲是好的。我写的歌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,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。周恩来说:要嘛就用旧的歌词,这样才能激励感情。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。毛泽东说:改还是要改,但旧的还是要。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,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,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。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、解放,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,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。大家认为以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做国歌最好,意见比较一致,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!与会者热烈鼓掌,表示赞同。9月27日第一届政协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全体会议。在讨论《国旗、国歌、国都、纪年决议草案》时,沈雁冰代表审查委员会介绍了有关讨论情况。大会最后逐项表决通过了6项决议,其中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,以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为国歌。经过了以上这些程序,历时数月的论争,田汉与聂耳的不朽历史名作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终于众望所归,被确定为新中国的国歌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