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庸》
【先秦】 子思
目录分页
-
《中庸》第十六章
子曰,「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。」「视之而弗见;听之而弗闻;体物而不可遗。」「使天下之人,齐明盛服,以承祭祀。洋洋乎,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。」「诗曰,『神之格思,不可度思,矧可射思?』」「夫微之显。诚...
-
《中庸》第十七章
子曰,「舜其大孝也与!德为圣人,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。宗庙飨之,子孙保之。」「故大德,必得其位,必得其禄,必得其名,必得其寿。」「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。故栽者培之,倾者覆之。」「诗曰,『嘉乐君...
-
《中庸》第十八章
子曰,「无忧者,其惟文王乎。以王季为父,以武王为子。父作之,子述之。」「武王缵太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。壹戎衣,而有天下。身不失天下之显名。尊为天子。富有四海之内。宗庙飨之。子孙保之。」「武王末受命,周...
-
《中庸》第十九章
子曰,「武王、周公,其达孝矣乎。」「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」「春秋,修其祖庙,陈其宗器,设其裳衣,荐其时食。」「宗庙之礼,所以序昭穆也。序爵,所以辨贵贱也。序事,所以辨贤也。旅酬下为上...
-
《中庸》第二十章
哀公问政。子曰,「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」「人道敏政,地道敏树。夫政也者,蒲卢也。」「故为政在人。取人以身。修身以道。修道以仁。」「仁者,人也,亲亲为大。义者,宜也...
-
《中庸》第二十一章
「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谓之教。诚则明矣;明则诚矣。」…
-
《中庸》第二十二章
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。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。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。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。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…
-
《中庸》第二十三章
其次致曲。曲能有诚。诚则形。形则著。著则明。明则动。动则变。变则化。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…
-
《中庸》第二十四章
至诚之道可以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见乎蓍龟,动乎四体。祸福将至,善必先知之;不善,必先知之。故至诚如神。…
-
《中庸》第二十五章
诚者自成也,而道自道也。诚者,物之终始。不诚无物。是故君子诚之为贵。诚者,非自成己而已也。所以成物也。成己仁也。成物知也。性之德也,合外内之道也。故时措之宜也。…
-
《中庸》第二十六章
故至诚无息。不息则久,久则征。征则悠远。悠远,则博厚。博厚,则高明。博厚,所以载物也。高明,所以覆物也。悠久,所以成物也。博厚,配地。高明,配天。悠久,无疆。如此者,不见而章,不动而变,无为而成。天...
-
《中庸》第二十七章
大哉圣人之道!洋洋乎,发育万物,峻极于天。优优大哉,礼仪三百威仪三千。待其人而後行。故曰,「苟不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」故君子尊德性,而道问学,致广大,而尽精微,极高明,而道中庸。温故,而知新,敦厚以崇...
-
《中庸》第二十八章
子曰:「愚而好自用,贱而好字专。生乎今之世,反古之道。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。」非天子不议礼,不制度,不考文。今天下,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虽有其位,苟无其德,不敢作礼乐焉。虽有其德,苟无其位,亦不敢...
-
《中庸》第二十九章
王天下有三重焉,其寡过矣乎!上焉者虽善,无征。无征,不信。不信,民弗从。下焉者虽善,不尊。不尊,不信。不信,民弗从。故君子之道,本诸身,徵诸庶民。考诸三王而不缪,建诸天地而不悖。质诸鬼神而无疑。百世...
-
《中庸》第三十章
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。上律天时,下袭水土。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,无不覆帱。辟如四时之错行,如日月之代明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。道并行而不相悖。小德川流;大德敦化。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。…
《中庸》第十六章
子曰,「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。」「视之而弗见;听之而弗闻;体物而不可遗。」「使天下之人,齐明盛服,以承祭祀。洋洋乎,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。」「诗曰,『神之格思,不可度思,矧可射思?』」「夫微之显。诚...
《中庸》第十七章
子曰,「舜其大孝也与!德为圣人,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。宗庙飨之,子孙保之。」「故大德,必得其位,必得其禄,必得其名,必得其寿。」「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。故栽者培之,倾者覆之。」「诗曰,『嘉乐君...
《中庸》第十八章
子曰,「无忧者,其惟文王乎。以王季为父,以武王为子。父作之,子述之。」「武王缵太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。壹戎衣,而有天下。身不失天下之显名。尊为天子。富有四海之内。宗庙飨之。子孙保之。」「武王末受命,周...
《中庸》第十九章
子曰,「武王、周公,其达孝矣乎。」「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」「春秋,修其祖庙,陈其宗器,设其裳衣,荐其时食。」「宗庙之礼,所以序昭穆也。序爵,所以辨贵贱也。序事,所以辨贤也。旅酬下为上...
《中庸》第二十章
哀公问政。子曰,「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」「人道敏政,地道敏树。夫政也者,蒲卢也。」「故为政在人。取人以身。修身以道。修道以仁。」「仁者,人也,亲亲为大。义者,宜也...
《中庸》第二十一章
「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谓之教。诚则明矣;明则诚矣。」…
《中庸》第二十二章
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。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。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。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。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…
《中庸》第二十三章
其次致曲。曲能有诚。诚则形。形则著。著则明。明则动。动则变。变则化。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…
《中庸》第二十四章
至诚之道可以前知。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见乎蓍龟,动乎四体。祸福将至,善必先知之;不善,必先知之。故至诚如神。…
《中庸》第二十五章
诚者自成也,而道自道也。诚者,物之终始。不诚无物。是故君子诚之为贵。诚者,非自成己而已也。所以成物也。成己仁也。成物知也。性之德也,合外内之道也。故时措之宜也。…
《中庸》第二十六章
故至诚无息。不息则久,久则征。征则悠远。悠远,则博厚。博厚,则高明。博厚,所以载物也。高明,所以覆物也。悠久,所以成物也。博厚,配地。高明,配天。悠久,无疆。如此者,不见而章,不动而变,无为而成。天...
《中庸》第二十七章
大哉圣人之道!洋洋乎,发育万物,峻极于天。优优大哉,礼仪三百威仪三千。待其人而後行。故曰,「苟不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」故君子尊德性,而道问学,致广大,而尽精微,极高明,而道中庸。温故,而知新,敦厚以崇...
《中庸》第二十八章
子曰:「愚而好自用,贱而好字专。生乎今之世,反古之道。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。」非天子不议礼,不制度,不考文。今天下,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虽有其位,苟无其德,不敢作礼乐焉。虽有其德,苟无其位,亦不敢...
《中庸》第二十九章
王天下有三重焉,其寡过矣乎!上焉者虽善,无征。无征,不信。不信,民弗从。下焉者虽善,不尊。不尊,不信。不信,民弗从。故君子之道,本诸身,徵诸庶民。考诸三王而不缪,建诸天地而不悖。质诸鬼神而无疑。百世...
《中庸》第三十章
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。上律天时,下袭水土。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,无不覆帱。辟如四时之错行,如日月之代明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。道并行而不相悖。小德川流;大德敦化。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