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针灸甲乙经》
目录分页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三 ▪ 卷三·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
胆出于窍阴。窍阴者,金也。在足小指次指之端,去爪甲角如韭叶,足少阳脉之所出也,为井。刺入三分,留三呼。(气穴论注作一呼)灸三壮。侠溪者,水也。在足小指次指二歧骨间,本节前陷者中,足少阳脉之所溜也,为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三 ▪ 卷三·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
膀胱出于至阴。至阴者,金也。在足小指外侧,去爪甲角如韭叶,足太阳脉之所出也,为井,刺入三分,留五呼,灸五壮。通谷者,水也。在足小指外侧,本节前陷者中,足太阳脉之所溜也,为荥。刺入二分,留五呼。束骨者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经脉第一(上)
雷公问曰∶外揣言浑束为一,未知其所谓,敢问约之奈何?黄帝答曰∶寸口主内,人迎主外,两者相应,俱往俱来,若引绳,大小齐等,春夏人迎微大,秋冬寸口微大者,如是者名曰平人。人迎大一倍于寸口,病在少阳,再倍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经脉第一(中)
春得秋脉,夏得冬脉,长夏得春脉,秋得夏脉,冬得长夏脉,名曰阴出之阳,病善怒不治,是谓五邪,皆同,死不治。春胃微弦曰平,弦多胃少曰肝病,但弦无胃曰死,胃而有毛曰秋病,毛甚曰今病,脏真散于肝,肝藏筋膜之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经脉第一(下)
三阳为经,二阳为维,一阳为游部。三阳者,太阳也,至手太阴而弦,浮而不沉,决以度,察以心,合之阴阳之论。二阳者,阳明也,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,炅至以病皆死。一阳者,少阳也,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,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病形脉诊第二(上)
黄帝问曰∶邪气之中人奈何?高下有度乎?岐伯对曰∶身半以上者,邪中之;身半以下者,湿中之;中于阴则留腑,中于阳则留脏。曰∶阴之与阳,异名同类,上下相会,经络之相贯也,如环之无端。夫邪之中人也,或中于阴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病形脉诊第二(下)
黄帝问曰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形何如?岐伯对曰∶心脉急甚为螈;微急为心痛引背,食不下,缓甚为狂笑;微缓为伏梁,在心下,上下行,有时唾血。大甚为喉;微大为心痹,引背善泪。小甚为善哕;微小为消瘅。滑甚为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三部九候第三
黄帝问曰∶何谓三部?岐伯对曰∶上部中部下部,其部各有三候,三候者,有天,有地,有人。上部天,两额之动脉;上部地,两颊之动脉;上部人,耳前之动脉。中部天,手太阴;中部地,手阳明;中部人,手少阴。下部天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灸禁忌第一(上)
黄帝问曰∶四时之气,各不同形,百病之起,皆有所生,灸刺之道,何者为宝?岐伯对曰∶四时之气,各有所在,灸刺之道,气穴为宝。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,甚者深取之,间者浅取之。《素问》曰∶春刺散俞,及与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灸禁忌第一(下)
黄帝问曰∶愿闻刺要。岐伯对曰∶病有浮沉,刺有浅深,各至其理,无过其道,过之则内伤,不及则生外壅,壅则邪从之。浅深不及,反为大贼,内伤五脏,后生大病。故曰,病有在毫毛腠理者,有在皮肤者,有在肌肉者,有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
黄帝问曰∶九针安生?岐伯对曰∶九针者天地之数也。天地之数,始于一,终于九。故一以法天,二以法地,三以法人,四以法四时,五以法五音,六以法六律,七以法七星,八以法八风,九以法九野。曰∶以针应九之数奈何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缪刺第三
黄帝问曰∶何谓缪刺?岐伯对曰∶夫邪之客于形也,必先舍于皮毛,留而不去,入舍于络脉,留而不去,入舍于经脉,内连五脏,散于肠胃,阴阳俱感,五脏乃伤,此乃邪之从皮毛而入,极于五脏之次也。如此则治其经焉。今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道第四
夫针之要,易陈而难入。粗守形,上守神。神乎神,客在门。未睹其病,恶知其原。刺之微,在速迟。粗守关,上守机。机之不动,不离其空,空中之机,清静以微。其来不可逢,其往不可追。知机道者,不可挂以发。不知机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道终始第五
凡刺之道,毕于终始。明知终始,五脏为纪,阴阳定矣。阴者主脏,阳者主腑。阳受气于四肢,阴受气于五脏。故泻者迎之,补者随之。知迎知随,气可令和。和气之方,必通阴阳。五脏为阴,六腑为阳。谨奉天道,请言终始...
-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道自然逆顺第六
(前系逆顺肥瘦文,后系根结文)黄帝问曰∶愿闻针道自然?岐伯对曰∶用自然者,临深决水,不用功力,而水可竭也。循瘦少长各有数乎?曰∶年质壮大,血气充盛,皮肤坚固,因加以邪,刺此者,深而留之,此肥人也。广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三 ▪ 卷三·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
胆出于窍阴。窍阴者,金也。在足小指次指之端,去爪甲角如韭叶,足少阳脉之所出也,为井。刺入三分,留三呼。(气穴论注作一呼)灸三壮。侠溪者,水也。在足小指次指二歧骨间,本节前陷者中,足少阳脉之所溜也,为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三 ▪ 卷三·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
膀胱出于至阴。至阴者,金也。在足小指外侧,去爪甲角如韭叶,足太阳脉之所出也,为井,刺入三分,留五呼,灸五壮。通谷者,水也。在足小指外侧,本节前陷者中,足太阳脉之所溜也,为荥。刺入二分,留五呼。束骨者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经脉第一(上)
雷公问曰∶外揣言浑束为一,未知其所谓,敢问约之奈何?黄帝答曰∶寸口主内,人迎主外,两者相应,俱往俱来,若引绳,大小齐等,春夏人迎微大,秋冬寸口微大者,如是者名曰平人。人迎大一倍于寸口,病在少阳,再倍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经脉第一(中)
春得秋脉,夏得冬脉,长夏得春脉,秋得夏脉,冬得长夏脉,名曰阴出之阳,病善怒不治,是谓五邪,皆同,死不治。春胃微弦曰平,弦多胃少曰肝病,但弦无胃曰死,胃而有毛曰秋病,毛甚曰今病,脏真散于肝,肝藏筋膜之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经脉第一(下)
三阳为经,二阳为维,一阳为游部。三阳者,太阳也,至手太阴而弦,浮而不沉,决以度,察以心,合之阴阳之论。二阳者,阳明也,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,炅至以病皆死。一阳者,少阳也,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,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病形脉诊第二(上)
黄帝问曰∶邪气之中人奈何?高下有度乎?岐伯对曰∶身半以上者,邪中之;身半以下者,湿中之;中于阴则留腑,中于阳则留脏。曰∶阴之与阳,异名同类,上下相会,经络之相贯也,如环之无端。夫邪之中人也,或中于阴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病形脉诊第二(下)
黄帝问曰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形何如?岐伯对曰∶心脉急甚为螈;微急为心痛引背,食不下,缓甚为狂笑;微缓为伏梁,在心下,上下行,有时唾血。大甚为喉;微大为心痹,引背善泪。小甚为善哕;微小为消瘅。滑甚为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四 ▪ 卷四·三部九候第三
黄帝问曰∶何谓三部?岐伯对曰∶上部中部下部,其部各有三候,三候者,有天,有地,有人。上部天,两额之动脉;上部地,两颊之动脉;上部人,耳前之动脉。中部天,手太阴;中部地,手阳明;中部人,手少阴。下部天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灸禁忌第一(上)
黄帝问曰∶四时之气,各不同形,百病之起,皆有所生,灸刺之道,何者为宝?岐伯对曰∶四时之气,各有所在,灸刺之道,气穴为宝。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,甚者深取之,间者浅取之。《素问》曰∶春刺散俞,及与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灸禁忌第一(下)
黄帝问曰∶愿闻刺要。岐伯对曰∶病有浮沉,刺有浅深,各至其理,无过其道,过之则内伤,不及则生外壅,壅则邪从之。浅深不及,反为大贼,内伤五脏,后生大病。故曰,病有在毫毛腠理者,有在皮肤者,有在肌肉者,有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
黄帝问曰∶九针安生?岐伯对曰∶九针者天地之数也。天地之数,始于一,终于九。故一以法天,二以法地,三以法人,四以法四时,五以法五音,六以法六律,七以法七星,八以法八风,九以法九野。曰∶以针应九之数奈何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缪刺第三
黄帝问曰∶何谓缪刺?岐伯对曰∶夫邪之客于形也,必先舍于皮毛,留而不去,入舍于络脉,留而不去,入舍于经脉,内连五脏,散于肠胃,阴阳俱感,五脏乃伤,此乃邪之从皮毛而入,极于五脏之次也。如此则治其经焉。今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道第四
夫针之要,易陈而难入。粗守形,上守神。神乎神,客在门。未睹其病,恶知其原。刺之微,在速迟。粗守关,上守机。机之不动,不离其空,空中之机,清静以微。其来不可逢,其往不可追。知机道者,不可挂以发。不知机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道终始第五
凡刺之道,毕于终始。明知终始,五脏为纪,阴阳定矣。阴者主脏,阳者主腑。阳受气于四肢,阴受气于五脏。故泻者迎之,补者随之。知迎知随,气可令和。和气之方,必通阴阳。五脏为阴,六腑为阳。谨奉天道,请言终始...
《针灸甲乙经》 卷五 ▪ 卷五·针道自然逆顺第六
(前系逆顺肥瘦文,后系根结文)黄帝问曰∶愿闻针道自然?岐伯对曰∶用自然者,临深决水,不用功力,而水可竭也。循瘦少长各有数乎?曰∶年质壮大,血气充盛,皮肤坚固,因加以邪,刺此者,深而留之,此肥人也。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