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圣心源》
【清朝】 黄元御
目录分页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寸口脉法
饮食入胃,腐化消磨,手太阴散其精华,游溢经络,以化气血。气血周流,现于气口,以成尺寸。气口者,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。关前为寸,关后为尺,尺为阴而寸为阳。关者,阴阳之中气也。寸口在鱼际之分,关上在太渊之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寸口人迎脉法
气口者,手太阴经之动脉,在鱼际之下。人迎者,足阳明经之动脉,在结喉之旁。太阴行气于三阴,故寸口可以候五藏;阳明行气于三阳,故人迎可以候六府。以太阴为五藏之首,阳明为六府之长也。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三部九候脉法
十二经皆有动脉,上部之动脉在头,中部之动脉在手,下部之动脉在足,是为三部。一部三候,是为九候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人有三部,部有三候。三候者,有天、有地、有人也。上部天,两额之动脉,足少阳之颔厌也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脏腑脉象
五藏为阴,六府为阳,阴阳既殊,脉象攸分。肝脉弦,心脉洪,脾脉缓,肺脉涩,肾脉沉。其甚者为藏,其微者为府。《难经》:心脉急甚者,肝邪干心也,微急者,胆邪干小肠也。心脉大甚者,心邪自干心也,微大者,小肠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四时脉体
天地之气,生长于春夏,收藏于秋冬。人与天地同气也,阳气生长,则脉浮升,阴气收藏,则脉沉降。是以春之脉升,夏之脉浮,秋之脉降,冬之脉沉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天地之变,阴阳之应。彼春之暖,为夏之暑,彼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真藏脉义
土者,四维之中气也。脾以阴土而含阳气,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;胃以阳土而胎阴气,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。金降于北,凉气化寒,是谓肾水;木升于南,温气化热,是谓心火。肺肝心肾,四象攸分,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浮沉大小
五藏之脉,心肺俱浮,肾肝俱沉,脾胃居沉浮之间。阳浮而阴沉,其性然也。然阳主降而阴主升,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,则浮中带沉;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,则沉中带浮。沉而微浮,则阴不下走;浮而微沉,则阳不上飞。若使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二十四脉
浮沉浮沉者,阴阳之性也。《难经》:呼出心与肺,吸入肾与肝,呼吸之间,脾受谷味也,其脉在中。阳性浮而阴性沉,呼出为阳,心肺之气也;吸入为阴,肾肝之气也。心肺之脉俱浮,浮而散大者,心也,浮而短涩者,肺也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劳伤解
人不能有生而无死,而死多不尽其年。外有伐性之斧,内有腐肠之药,重以万念纷驰,百感忧劳,往往未壮而衰,未老而病。顾保炼不谨,既失之东隅,而医药无差,冀挽之桑榆。古圣不作,医法中乖,贵阴贱阳,反经背道,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中气
脾为己土,以太阴而主升;胃为戊土,以阳明而主降。升降之权,则在阴阳之交,是谓中气。胃主受盛,脾主消化,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,脾升而善磨,水谷腐熟,精气滋生,所以无病。脾升则肾肝亦升,故水木不郁;胃降则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阴阳
中气升降,是生阴阳,阴阳二气,上下回周。阴位于下,而下自左升,则为清阳;阳位于上,而上自右降,则为浊阴。清阳生发于木火,则不至于下陷;浊阴收藏于金水,则不至于上逆。清气之不陷者,阳嘘于上也;浊气之不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阴虚
阴盛于下而生于上,火中之液,是曰阴根。阴液滋息,爰生金水。阴性沉静,其根一生,则沉静而亲下者,性也,是以金收而水藏。而金水之收藏,全赖胃土之降,胃土右降,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,阳气蛰封,此木火生长之根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阳虚
阳盛于上而生于下,水中之气,是曰阳根。阳气长养,爰生木火。阳性浮动,其根一生,则浮动而亲上者,性也,是以木生而火长。而木火之生长,全赖脾土之升,脾土左升,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,纯阳之位,阴气萌滋,此金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阴脱
阳自右降,降于坎府,而化浊阴,则又含阳气,是谓阳根。阳性温和而升散,阴气左升而不陷者,有此坎阳以辟之也。其升散之权,全在于脾,脾气不升,则精血驰走而阴脱。二十难曰:脱阴者,目盲。目者,阳神所发。阳根...
-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阳脱
阴自左升,升于离位而化清阳,则又含阴精,是谓阴根。阴性清肃而降敛,阳气右降而不逆者,有此离阴以翕之也。其降敛之机,全在于胃,胃气不降,则神气飞腾而阳脱。二十难曰:脱阳者,见鬼。仙为纯阳,鬼为纯阴,人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寸口脉法
饮食入胃,腐化消磨,手太阴散其精华,游溢经络,以化气血。气血周流,现于气口,以成尺寸。气口者,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。关前为寸,关后为尺,尺为阴而寸为阳。关者,阴阳之中气也。寸口在鱼际之分,关上在太渊之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寸口人迎脉法
气口者,手太阴经之动脉,在鱼际之下。人迎者,足阳明经之动脉,在结喉之旁。太阴行气于三阴,故寸口可以候五藏;阳明行气于三阳,故人迎可以候六府。以太阴为五藏之首,阳明为六府之长也。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三部九候脉法
十二经皆有动脉,上部之动脉在头,中部之动脉在手,下部之动脉在足,是为三部。一部三候,是为九候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人有三部,部有三候。三候者,有天、有地、有人也。上部天,两额之动脉,足少阳之颔厌也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脏腑脉象
五藏为阴,六府为阳,阴阳既殊,脉象攸分。肝脉弦,心脉洪,脾脉缓,肺脉涩,肾脉沉。其甚者为藏,其微者为府。《难经》:心脉急甚者,肝邪干心也,微急者,胆邪干小肠也。心脉大甚者,心邪自干心也,微大者,小肠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四时脉体
天地之气,生长于春夏,收藏于秋冬。人与天地同气也,阳气生长,则脉浮升,阴气收藏,则脉沉降。是以春之脉升,夏之脉浮,秋之脉降,冬之脉沉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天地之变,阴阳之应。彼春之暖,为夏之暑,彼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真藏脉义
土者,四维之中气也。脾以阴土而含阳气,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;胃以阳土而胎阴气,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。金降于北,凉气化寒,是谓肾水;木升于南,温气化热,是谓心火。肺肝心肾,四象攸分,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浮沉大小
五藏之脉,心肺俱浮,肾肝俱沉,脾胃居沉浮之间。阳浮而阴沉,其性然也。然阳主降而阴主升,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,则浮中带沉;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,则沉中带浮。沉而微浮,则阴不下走;浮而微沉,则阳不上飞。若使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三·脉法解 ▪ 卷三·脉法解·二十四脉
浮沉浮沉者,阴阳之性也。《难经》:呼出心与肺,吸入肾与肝,呼吸之间,脾受谷味也,其脉在中。阳性浮而阴性沉,呼出为阳,心肺之气也;吸入为阴,肾肝之气也。心肺之脉俱浮,浮而散大者,心也,浮而短涩者,肺也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劳伤解
人不能有生而无死,而死多不尽其年。外有伐性之斧,内有腐肠之药,重以万念纷驰,百感忧劳,往往未壮而衰,未老而病。顾保炼不谨,既失之东隅,而医药无差,冀挽之桑榆。古圣不作,医法中乖,贵阴贱阳,反经背道,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中气
脾为己土,以太阴而主升;胃为戊土,以阳明而主降。升降之权,则在阴阳之交,是谓中气。胃主受盛,脾主消化,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,脾升而善磨,水谷腐熟,精气滋生,所以无病。脾升则肾肝亦升,故水木不郁;胃降则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阴阳
中气升降,是生阴阳,阴阳二气,上下回周。阴位于下,而下自左升,则为清阳;阳位于上,而上自右降,则为浊阴。清阳生发于木火,则不至于下陷;浊阴收藏于金水,则不至于上逆。清气之不陷者,阳嘘于上也;浊气之不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阴虚
阴盛于下而生于上,火中之液,是曰阴根。阴液滋息,爰生金水。阴性沉静,其根一生,则沉静而亲下者,性也,是以金收而水藏。而金水之收藏,全赖胃土之降,胃土右降,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,阳气蛰封,此木火生长之根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阳虚
阳盛于上而生于下,水中之气,是曰阳根。阳气长养,爰生木火。阳性浮动,其根一生,则浮动而亲上者,性也,是以木生而火长。而木火之生长,全赖脾土之升,脾土左升,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,纯阳之位,阴气萌滋,此金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阴脱
阳自右降,降于坎府,而化浊阴,则又含阳气,是谓阳根。阳性温和而升散,阴气左升而不陷者,有此坎阳以辟之也。其升散之权,全在于脾,脾气不升,则精血驰走而阴脱。二十难曰:脱阴者,目盲。目者,阳神所发。阳根...
《四圣心源》 卷四·劳伤解 ▪ 卷四·劳伤解·阳脱
阴自左升,升于离位而化清阳,则又含阴精,是谓阴根。阴性清肃而降敛,阳气右降而不逆者,有此离阴以翕之也。其降敛之机,全在于胃,胃气不降,则神气飞腾而阳脱。二十难曰:脱阳者,见鬼。仙为纯阳,鬼为纯阴,人...